[发明专利]发动机用膨胀封堵隔热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4659.4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0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方凯;陈玉峰;张世超;孙浩然;孙现凯;闫达琛;陶柳实;吴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膨胀 封堵 隔热材料 | ||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4日,申请号为2014108182671,发明名称为一种可膨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防护的隔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膨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飞行器将在大气层内长时间快速机动飞行,对其发动机用高效隔热材料隔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隔热材料的高温低导热、高强度以及多层组合等方面。这些材料在发动机非工作状态下非常稳定,但在发动机工作中,由于几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在隔热材料和金属壳体之前往往会形成较大的间隙,形成的间隙是直接的传热通道,影响发动机的隔热性能,给发动机的结构可靠性造成隐患。
因此,针对上述隐患,需要研制一种能自适应填充隔热材料与金属壳体在发动机工作时存在的间隙,且该材料需要在填充后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膨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中高温下膨胀自动填补结构件的间隙,并具有隔热性的膨胀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膨胀材料,其主原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氧化铝纤维 94-96重量份,
可膨胀石墨 4-6重量份。
作为优选,所述可膨胀石墨粒径为30-100目,膨胀倍率为100-300ml/g,含碳量85-95%,PH值为3-7。
作为优选,所述氧化铝纤维为短切纤维或长纤维,氧化铝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95%,密度大于2.5g/cm3,直径为1-10um,长度小于等于20mm。
作为优选,所述氧化铝纤维的长度为1-5mm。
作为优选,所述可膨胀材料密度(烘干后)为0.10-1.00g/cm3,起始膨胀温度低于400℃,900℃时体积膨胀量高于300%,1100℃导热系数低于0.1W/m·K,常温下压缩强度高于0.1MPa。
作为优选,所述可膨胀材料是由多个主原料制成的可膨胀石墨-氧化铝复合材料预制体经压制复合而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可膨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分散剂加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再加入可膨胀石墨和氧化铝纤维,搅拌均匀,得到原料料浆;
将获得的原料料浆真空抽滤,至原料料浆中固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达0.05-30%,得到可膨胀石墨-氧化铝复合材料预制体;
按照设计需要,将多个可膨胀石墨-氧化铝复合材料预制体通过粘结剂叠加,采用金属夹板方法调节密度并进行压滤成型,再常压干燥,得到可膨胀石墨-氧化铝纤维可膨胀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酰胺,在10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加入0.01-0.05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
作为优选,所述真空抽滤所采用的装置包括进料槽、出料槽和真空泵,进料槽位于出料槽之上并且相互连通,出料槽连接真空泵,进料槽内部设有滤网,滤网上铺设一层滤纸。
作为优选,所述滤纸采用无纺布或微孔纤维纸。
作为优选,所述真空抽滤步骤如下:先将原料料浆均匀铺撒在进料槽中的滤纸上,启动真空泵,原料料浆中的部分水分透过滤纸及滤网排入到出料槽,得到可膨胀石墨-氧化铝复合材料预制体,其固相含量可以通过抽滤时间和真空度来控制,真空度在-0.05-0.095MPa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粘结剂为耐高温的无机胶,所述耐高温的无机胶包括磷酸盐胶和铝溶胶。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夹板方法具体为:设置两块厚度、边长相等的金属夹板,金属夹板上设有若干螺栓孔,将多个通过粘结剂叠加的可膨胀石墨-氧化铝复合材料预制体置于两块金属夹板之间,将两块金属夹板用螺栓固定,通过调节金属螺母的紧度调节可膨胀石墨-氧化铝复合材料预制体的密度;设定预制体可调节密度为0.10-1.00g/cm3。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条件为在120℃下干燥2-20小时,控制可膨胀材料中的水分含量在0.1-10wt%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4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不燃烧烟具
- 下一篇:一种卷烟用降焦减害过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