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传动支撑座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84206.1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珍芳;李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裕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81/06;C08L27/18;C08L77/00;C08K13/04;C08K7/14;C08K7/10;C08K3/34;C08K3/30;C08K3/04;B29C45/78;B29C45/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传动 支撑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传动支撑座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以及物质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对汽车生产过程中各零部件的生产方法、生产效率以及各零部件的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动装置在汽车运行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传动装置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汽车的驱动车轮,产生驱动力,使汽车能在一定速度上行驶。为了保证传动装置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常在传动装置的底部或外部安装支撑座。进而汽车传动支撑座的性能将直接影响传动装置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而现有的汽车转动支撑座的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支撑座易发生磨损和变形,影响传动装置与支撑座的结合度,进而影响传动装置的稳定性,而且现有的汽车传动支撑座的生产效率低,生产工艺还有待提高。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体系完善的汽车传动支撑座的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传动支撑座的生产工艺。
一种汽车传动支撑座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工作:分别将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和岩棉纤维进行切割,控制纤维的长度在5mm以下,备用;
S2、制备支撑座胶料:将聚四氟乙烯树脂生胶、聚醚砜树脂生胶和环氧树脂生胶依次加入到混炼机中加热熔化,并保持熔化温度10~20min,再将混炼机的温度由熔化温度下降20~40℃,再加入分散剂和固化剂,以100~200r/min的速度搅拌5~10min,再向混炼机中以2g/min的速度加入二硫化钼、炭黑和滑石粉,继续以100~200r/min的速度搅拌5~10min,再提高搅拌速度至200~300r/min依次加入玻璃纤维、岩棉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混合均匀即得支撑座胶料;
S3:注塑模具的温度升至80~90℃,再将S2步骤中制备的支撑座胶料趁热加入到注塑模具中,然后对注塑模具进行保压操作,保压结束后以1~3℃/min的速度进行冷凝降温,再进行脱模、烘干再传送至下一生产线,即完成一个汽车传动支撑座的生产工序。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胶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树脂生胶10~30份,聚醚砜树脂生胶15~35份,环氧树脂生胶25~65份,聚酰胺纤维3~6份,玻璃纤维6~12份,岩棉纤维3~6份,滑石粉1~3份,二硫化钼1~3份,炭黑0.5~1.5份,极压添加剂0.5~2.5份,分散剂1~3份,固化剂0.5~1.5份。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胶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树脂生胶15~25份,聚醚砜树脂生胶20~30份,环氧树脂生胶30~60份,聚酰胺纤维3~6份,玻璃纤维8~12份,岩棉纤维4~6份,滑石粉1~3份,二硫化钼1~3份,炭黑0.5~1.5份,极压添加剂0.5~2份,分散剂1~3份,固化剂0.5~1.5份。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胶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树脂生胶20份,聚醚砜树脂生胶25份,环氧树脂生胶45份,聚酰胺纤维4份,玻璃纤维10份,岩棉纤维5份,滑石粉2份,二硫化钼2份,炭黑1份,极压添加剂1份,分散剂2份,固化剂1份。
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树脂生胶、聚醚砜树脂生胶和环氧树脂生胶的重量份比为1:0.5~3.5:1~6.5。
优选的,所述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和岩棉纤维的重量份比为1:1~4:0.5~2。
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的保压操作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保压的温度为90℃、压力为2~5MPa、保压时间为10~20min,第二步保压的温度为100℃、压力为5~10MPa、保压时间为20~40min,第三步保压的温度为110℃、压力为10~20MPa、保压时间为40~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裕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裕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4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