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脂管路溢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0027.0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1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彬;王幼民;王硕;唐铃凤;钱明;杨建中;张应帅;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N21/00 | 分类号: | F16N21/00;F16N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脂 溢流口 集中润滑系统 连接端口 溢流管道 润滑脂 溢流阀 输入端设置 关系设计 溢流压力 溢流装置 聚氨酯 连接端 输出端 体积小 阀体 管径 输出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脂管路溢流阀,包括有直通供脂管路和安装在该直通供脂管道输出端的溢流管道,直通供脂管道的输入端设置有进脂连接端,溢流管道的输出端设有溢流口,直通供脂管道的内径大于进脂连接端口的内径,进脂连接端口的内径大于溢流口的内径。本发明能够根据溢流口处流速及压力与管径之间的关系设计溢流装置,很大程度上提高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效率,具有阀体自身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优点,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合对溢流压力的要求更换具有对应溢流口直径的聚氨酯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脂管路溢流阀。
背景技术
普通液压系统(回路)中,需设置溢流阀。通常,溢流压力要大于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压力。出现过载时,溢流阀打开,以达到对整个液压系统(回路)的保护。但目前多数溢流阀体积偏大,需要进行管径组合计算,溢流压力不能连续调节等问题。再加上润滑脂呈现出的高粘度特性,普通溢流阀无法适用于集中润滑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脂管路溢流阀,很大程度上提高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效率。其特点是阀自身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更换不同聚氨酯管径,易达到压力连续调节,操作简洁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供脂管路溢流阀,能够根据溢流管口处流速及压力与管径之间的关系设计溢流装置,同时,用聚氨酯材料制作成的溢流圆管,能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微弹性变形,进一步提高了专用溢流装置溢流响应速度及溢流压力开启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脂管路溢流阀,包括有直通供脂管路和安装在该直通供脂管道输出端的溢流管道,直通供脂管道的输入端设置有进脂连接端,溢流管道的输出端设有溢流口,直通供脂管道的内径大于进脂连接端口的内径,进脂连接端口的内径大于溢流口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溢流管道为聚氨酯管道。
优选地,所述直通供脂管道的内径是进脂连接端的内径的2~3倍。
优选地,所述直通供脂管道的内径是溢流口直径的3.5~5倍。
优选地,所述直通供脂管道与溢流管道连接的一端设有出脂连接端,溢流管道与直通供脂管道连接的一端设有与出脂连接端配合的插入端口,溢流口与插入端口连通;装配状态下,出脂连接端的端部与插入端口的内侧端部相互抵接。
优选地,所述出脂连接端的内径与直通供脂管道的内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出脂连接端设有外螺纹,插入端口设有与出脂连接端配合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进脂端的外壁设有防滑凸起。
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固定直通供脂管路的支撑座和支撑盖,支撑盖通过螺栓与支撑座固定连接并将直通供脂管道夹设于二者之间,支撑座设有向其底部延伸的若干个固定脚,每个固定脚均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部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溢流口的半径与通过溢流口的润滑脂的压力及流速的关系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vx表示润滑脂沿圆管轴向的流速,Δp表示溢流口2a内润滑脂压力沿圆管轴向的变化,R表示溢流口2a的半径,r0表示润滑脂在管道内形成的流核半径,n表示润滑脂剪切变稀指数,k表示润滑脂的稠度系数,τ0表示润滑脂的屈服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0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