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9868.1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6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润;张小佩;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张然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pga 以太网 rapidio 协议 高速 数据 交换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其中,包括:RapidIO网关拆分以太网包为RapidIO总线邮箱消息;以太网互连子系统的内部的处理模块与处理模块之间通过以太网交换模块互连,然后以太网互连子系统的外部通过RapidlO网关与RapidIO交换模块互连,之后通过RapidIO交换模块与RapidIO互连子系统内的各处理模块进行数据交互;IP网络数据包与RapidIO协议数据包在RapidlO网关内部进行相互转换;RapioIO邮箱消息接收处理模用于接收RapidIO消息,并转换成以太网包,万兆以太网包接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包,并转换成RapidIO消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子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根据功能需求所使用的通信链路分别采用以太网或RapidIO的通信协议,实现子系统间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高速数据交换是大型电子系统正常通信工作的基础。传统方式中,各个子系统中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通信是相互独立的,或采用处理器接收这两种协议数据后进行分包解析后的简易交互。
现有的两种通信协议间的数据交换采用的处理器接收解析后的简易交互,两种总线之间的交联存在网关,解决不了两种协议间数据包格式、传输方式、路由协议之间的差别,不仅增加系统的复杂性,还降低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大型电子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间通信链路的统一和实时传输交换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其中,包括:以太网互连子系统、RapidIO网关、以及Rapidio互连子系统;Rapidio互连子系统包括:RapidIO交换模块以及至少一第二处理模块;以太网互连子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一处理模块以及以太网交换模块;RapidIO网关包括:万兆以太网包的接收处理模块和RapidIO邮箱消息处理模块,RapidIO网关拆分以太网包为RapidIO总线邮箱消息;以太网互连子系统的内部的处理模块与处理模块之间通过以太网交换模块互连,然后以太网互连子系统的外部通过RapidlO网关与RapidIO交换模块互连,之后通过RapidIO交换模块与RapidIO互连子系统内的各处理模块进行数据交互;IP网络数据包与RapidIO协议数据包在RapidlO网关内部进行相互转换;RapioIO邮箱消息接收处理模用于接收RapidIO消息,并转换成以太网包,万兆以太网包接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包,并转换成RapidIO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RapioIO邮箱消息接收处理模与万兆以太网包接收处理模块之间通过RapidIO邮箱消息来进行以太网包和RapidIO包之间的互相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RapidIO网关还包括:流量控制器、用户接口、以太网收发控制模块以及Rapidio收发控制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处理模块以及该第二处理模块为主板处理器、存储控制器和/或通信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和RapidIO协议间高速数据交换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RapidIO接收接口控制器接收到4×SRIO数据包后需要将RapidIO的邮箱消息存储在传输FIFO中,待到收齐消息后再重组成万兆以太网包的格式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未经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98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监测设备、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车载监控终端、系统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