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声信号处理的电缆对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4778.3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9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郑祥;胡武炎;徐鹏;乔龙洋;赵梦露;汤建伟;李智;孔玉梅;何涛;杨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0 | 分类号: | G01R31/6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李璐 |
地址: | 23006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超声 信号 处理 电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信号处理的电缆对线装置,包括对线信号发生器、对线信号接收器;所述对线信号发生器主要包括信号编码控制器、至少一个第一超声换能器,信号编码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超声换能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对线信号接收器主要包括信号解码控制器、至少一个第二超声换能器,信号解码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超声换能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超声换能器的输出端与被测电缆首端连接,所述第二超声换能器的输出端与被测电缆尾端连接。所述电缆对线装置操作使用方便,被测电缆在带电运行状态下也可确定被测电缆走向;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信号处理的电缆对线方法,可同时进行单路电缆或多路电缆信号对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测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超声信号处理的电缆对线装置及其对线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送及其工业控制行业,而电缆对线是电力电网高效优质施工和运行维护的重要环节。传统电缆对线器使用的是电信号,通过在电缆一端注入电信号,在电缆另一端检测电信号进行对线,即每根线通电通过电压表进行测试确定,且需要将被测电缆退出运行,无法在被测电缆处于运行状态下进行对线测试。
目前,在变电站异常处理过程中,由于电缆处于带电运行状态,故只能进行人工查找。查找信号、控制等电缆回路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员精力,延误故障处理时间,影响设备、电网的恢复运行时间,更严重的会导致事故扩大。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缆对线装置及其对线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超声信号处理的电缆对线装置及其对线方法,能够在被测电缆带电运行状态下进行多路对线测量,提高电网对线作业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超声信号处理的电缆对线装置,包括对线信号发生器、对线信号接收器;
所述对线信号发生器主要包括信号编码控制器、至少一个第一超声换能器,信号编码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超声换能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对线信号接收器主要包括信号解码控制器、至少一个第二超声换能器,信号解码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超声换能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超声换能器的输出端与被测电缆首端连接,所述第二超声换能器的输出端与被测电缆尾端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编码控制器与所述信号解码控制器上均设置有显示控制面板,所述显示控制面板包括触摸屏、操作按键,方便操作人员在信号编码控制器及信号解码控制器上进行操作。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超声换能器、第二超声换能器的输出端与被测电缆的绝缘层接触连接。第一超声换能器将编码之后的电信号转换为超声信号,超声信号可透过绝缘层在金属导体中传输;另一方面,由于绝缘层的材质及结构,超声信号向绝缘层的入射率很低,因此相邻电缆向外传输导致产生多组超声信号的可能性非常低。第二超声换能器将接收的超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导线送入对线信号接收器中的信号解码控制器进行解码分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所述基于超声信号处理的电缆对线装置的对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开信号编码控制器,在信号编码控制器上选择一个对线信号通道CHi,当显示CHi通道处于选中状态时,则等待启动对线信号;
步骤2:将一个第一超声换能器与被测电缆首端表面连接,手动操作信号编码控制器启动对线信号,第一超声换能器将编码之后的电信号转换为超声信号,并开始起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4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芯电缆测试辅助装置及测试方法
- 下一篇:配网故障最小二乘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