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分布式无源协同干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1851.1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0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路杨;张花国;魏平;彭丽;辛晓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8 | 分类号: | G01S7/38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导弹 制导 雷达 分布式 无源 协同 干扰 方法 |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多平台编队受到反舰导弹威胁时,多平台编队中的平台之间怎样使用箔条弹协同干扰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在不能确定末制导雷达开机时间的情况下,采取怎样的无源干扰方式避免干扰真空期。当某个平台被末制导雷达跟踪时,根据其他平台的分布情况,划分出其他平台可协同被跟踪平台干扰的区域并最终依据反舰导弹所在区域确定具体可协同干扰的平台和应采取的干扰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舰载平台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无源协同干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分布式无源协同干扰方法。
背景技术
反舰导弹因其射程远、飞行速度快、命中精度高、隐形效果好、威力大和不易拦截等特点,一直成为现代海战中水面舰艇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在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干扰中,目前应用广泛的箔条无源干扰仍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反导手段之一,因为箔条弹形成的箔条干扰云,不仅具有反射面积大、干扰频带宽等特征,而且其空中的漂移速度与舰艇运动速度相近,不易被反舰导弹区分和识别。所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箔条干扰在分布式编队协同反导中的应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传统的箔条无源干扰,可分为迷惑式干扰、冲淡式干扰、质心式干扰三种干扰样式。但是现代海战条件下,敌我双方为了达到隐蔽攻击的目的,都采用超视距攻击,对目标的攻击使用空中预警机或侦察飞机对反舰导弹进行引导。这样超视距范围内舰载侦察机就不能探测到敌攻击雷达信号,也就不能确定冲淡干扰的发射时机,在不能确定末制导雷达开机时间的情况下,冲淡干扰可能是无效的,这样就会出现干扰真空期。因此需要对编队协同对抗反舰导弹下的箔条干扰设计新的干扰样式,且需根据反舰导弹所处不同状态采取相应的协同方案措施。
目前基于编队箔条无源协同干扰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大部分只是单舰的干扰策略,并且较少涉及多平台之间的协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多平台编队受到反舰导弹威胁时,多平台编队中的平台之间怎样使用箔条弹协同干扰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在不能确定末制导雷达开机时间的情况下,采取怎样的无源干扰方式避免干扰真空期。当某个平台被末制导雷达跟踪时,根据其他平台的分布情况,划分出其他平台可协同被跟踪平台干扰的区域并最终依据反舰导弹所在区域确定具体可协同干扰的平台和应采取的干扰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舰载平台使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基于分布式平台的箔条弹无源协同干扰方法,该方法用于在不能确定末制导雷达开机时间的情况下,实施冲淡干扰效果差,而某个平台被末制导雷达跟踪,根据所有平台的分布情况,采取实施冲淡质心相结合干扰的方式脱离导弹跟踪,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导弹末制导雷达开机搜索时,确定无源干扰协同平台与被跟踪平台间距:
S11、大于实施质心式干扰的最小距离:
保证协同平台在反舰导弹穿过箔条云继续搜索的情况下,也留有时间实施质心式干扰。如附图2所示,质心式干扰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假目标在方位上必须布放在末制导雷达的跟踪波束之内,体现在距离上即要求横向距离Rmax<Rθ/2。
平台间距要满足:
其中,θ为末制导雷达的波束宽度,Rθ/2为末制导雷达角度分辨单元的宽度的一半,Rmax为箔条云与平台最大横向距离,L为两个平台的间距。
S12、大于实施冲淡式干扰的最小距离:
为了满足冲淡式干扰的要求,平台与平台的间距应保证编队各平台的冲淡式干扰互不影响,各平台与反舰导弹的位置关系如附图3所示。
协同平台实施形成的箔条云与被跟踪平台的间距rl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1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丛式井井间距离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波束声纳搭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