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品混凝土胎膜和成型模具及成型和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8643.6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8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柴彦昌;石东浪;王蓉;樊汉恭;史宇驰;金书荣;安明明;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品 混凝土 胎膜 成型 模具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品混凝土胎膜和成型模具及成型和安装方法,该成型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本体,成型模具本体为由底模和侧模形成的腔体;底模呈水平布设,侧模包括顶部均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左、右、上和下侧模,上、左、右侧模均与底模呈垂直布设;下侧模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底模连接的一侧沿凹槽结构的底部向底模一侧由下向上倾斜设置,凹槽的另一侧与凹槽结构的底部垂直布设。本发明的胎膜本体的下部为牛腿形,增加了该成品混凝土胎膜安装后稳定性;成品混凝土胎膜成型时,能够实现一次性浇筑成型施工,且脱模方便;成品混凝土胎膜在安装时,相邻两个成品混凝土胎膜搭接牢靠,底部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形成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基层防水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基础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成品混凝土胎膜和成型模具及成型和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设项目施工对工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地下室底板施工工期的长短更是影响整个项目施工工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基于绿色建造角度的施工现场装配化已成为主流。地下室底板防水基层通常采用传统的砖砌胎膜作为防水层的基层,但是传统的砖砌胎膜具有以下缺点:1、施工工序多(砌筑、粉刷、圆弧等);2、抹灰比较困难,特别是在砖砌胎膜的阴阳角部位要摸成圆弧状;3、施工工期长且费用较高;4、易起砂且二次抹阴角圆弧易空鼓造成防水层质量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成品混凝土胎膜和成型模具及成型和安装方法,其设计合理,制作完成的成品混凝土胎膜表面坚实、平整,五酥松、起砂、起皮的现象,且安装方便、牢靠,胎膜本体的下部为牛腿形,有效地增加了所述胎膜本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该成品混凝土胎膜安装后稳定性;成型模具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一次性浇筑成型施工,且脱模方便,使成品混凝土胎膜完整性高,通过左钢管与左钢板的设置,使成型的成品混凝土胎膜在安装时,相邻两个成品混凝土胎膜错缝搭接增加稳定性,同时通过将下侧模设置为凹槽结构,使成型的成品混凝土胎膜在安装时,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增大,增强安装后成品混凝土胎膜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成品混凝土胎膜的成型方法简单,安装后形成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基层防水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品混凝土胎膜,其特征在于:该成品混凝土胎膜包括胎膜本体,所述胎膜本体的下部为牛腿形,所述胎膜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沿所述胎膜本体高度方向布设的左凸台,所述左凸台与所述胎膜本体的背面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胎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沿所述胎膜本体高度方向布设的右凸台,所述右凸台与所述胎膜本体的正面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左凸台和右凸台之和不大于所述胎膜本体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成品混凝土胎膜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成型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本体,所述成型模具本体为由侧模和用于成型所述胎膜本体背面的底模组成的腔体,所述底模呈水平布设,所述侧模包括左侧模、右侧模、上侧模和下侧模,所述下侧模、上侧模、左侧模、右侧模的顶部均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侧模、左侧模、右侧模均与所述底模呈垂直布设;
所述下侧模为用于成型所述胎膜本体下部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底模连接的一侧沿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部向底模一侧由下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凹槽的另一侧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部垂直布设;
所述左侧模包括与所述底模的左侧固定连接的左钢板和用于成型所述左凸台的左钢管,所述右侧模包括与所述底模的右侧固定连接的右钢板和用于成型所述右凸台的右钢管,所述左钢管与右钢管均为矩形钢管,所述左钢管的顶部与所述左钢板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右钢管的底部与所述底模贴合。
上述一种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底模的下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上侧模呈平行布设的背楞,所述背楞的左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左侧模连接,所述背楞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右侧模连接。
上述一种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模的下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下侧模连接、所述左侧模的下端和与所述背楞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角铁,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角铁与所述背楞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通过所述角铁与所述下侧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8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