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茶机械化闷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7588.9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范方媛;龚淑英;杨晓蕾;钱虹;徐鹏程;张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化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化闷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黄汤黄叶”的独特品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黄茶生产曾一度呈现萎缩,近几年,随着黄茶功能研究的深入及市场对茶叶产品多元化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黄茶健康保健作用的认识及黄茶醇和口感的认同不断提升,使得黄茶产销量迅速增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闷黄”是黄茶加工的独特工艺,是影响黄茶品质的关键环节,该过程利用湿热作用使在制叶内所含物质发生一系列水解转化、异构化及非酶促氧化等热化学变化,造就了成品黄茶典型的“三黄”品质特征,即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同时形成清悦高爽的香气及醇厚爽口的滋味特征。闷黄工艺受在制叶含水率、环境温湿度及供氧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不同黄茶产区闷黄工艺差异也较大。根据含水率不同,闷黄工序分为“干坯闷黄”和“湿坯闷黄”,“干坯闷黄”茶坯含水率一般为20~25%,闷黄时间较长,一般5~7天;“湿坯闷黄”茶坯含水率一般为40~55%,用时较短,一般为6~8h。目前黄茶生产中采用的“闷黄”工艺主要是利用杀青或初烘后在制叶自身的余热进行打包闷堆,辅以湿布覆盖维持相对湿度,期间需要根据茶叶黄变情况进行数次拆包。这种“闷黄”方式进行过程中环境参数持续变化,不仅对制茶师傅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对成品茶品质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该方法利用全程机械化精确调控工艺参数,提高黄茶加工效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并显著提升黄茶产品品质稳定性,从而提高黄茶产品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还包括初干→二次摊凉回潮→复烘足干,在揉捻和初干之间依次设置初烘→闷黄。
即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初烘→闷黄→初干→二次摊凉回潮→复烘足干。
作为本发明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改进:
所述初烘为:叶温控制在50±2℃,烘干至制叶含水率为30~40%;
备注说明:可采用圆斗烘干机,热源出风口实际温度控制在120℃左右,用时约5~15min,所得的制叶手摸有触手感;
所述闷黄为:发酵机闷黄,将初烘所得的制叶均匀摊放,堆厚2~4cm,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3~54℃,环境相对湿度61~83%,每10~2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
备注说明:采用上述闷黄工艺能实现“叶色黄变,甜香显现”的适度标准。
作为本发明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闷黄: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5℃±2℃,环境相对湿度75%±3%,每1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
作为本发明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鲜叶采摘为:鲜叶的采摘标准包含以下至少一种类型(即任一一种类型或几种类型的不同比例的组合):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对夹叶,采摘时间跨度为每年3月中旬至5月。
作为本发明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摊放为:鲜叶均匀摊放,厚度为2.5~3.5cm(即,约3cm左右),摊放直至鲜叶的失水率约为10~15%。
所述摊放具体为:采用自然摊放方式时间为12~14h或采用鼓风辅助处理3~7h,适度标准为叶形略显皱缩,茎叶柔软不易折断,鲜叶失水率约为10~15%;含水率约为66~70%。
作为本发明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杀青为:滚筒杀青方式,杀青叶温达100℃±10℃,杀青直至制叶含水率为55%±3%(杀青时间约1~2min)。
备注说明:杀青的适度标准为叶色暗绿,梗弯曲不断,手捏叶软,略有刺感,紧握叶子成团,略有粘性,制叶含水率约为55%±3%。
作为本发明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摊凉回潮为:竹匾薄摊方式,厚度1~2cm,自然冷却或利用风扇进行冷却至室温,随后将制叶归堆回潮,时间为2±0.2h。
备注说明:摊凉回潮的适度标准为紧捏叶子成团,叶子柔软粘手无刺感。
作为本发明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揉捻为:揉捻机揉捻,遵循“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压”的加压原则,揉捻机转速50~60转/min,直至制叶成条率≥80%(揉捻时间约30~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75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茯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叶的杀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