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6150.9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7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熊锐;王颖彦;王雪峰;唐彬;吴世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G01N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金旭鹏;肖冰滨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度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湿度检测装置,属于环境检测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恒流转换部件、驱动部件、第一滤波部件和放大部件,所述恒流转换部件用于接收输入的驱动电压,将接收的驱动电压转换为恒定电流,将恒定电流输出给湿度感应器和所述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接收所述恒流转换部件输出的恒定电流来驱动湿度感应器进行工作;所述第一滤波部件用于将湿度感应器输出的湿度感应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给所述放大部件;所述放大部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滤波部件输出的滤波后的湿度感应信号,将所接收的滤波后的湿度感应信号放大后进行输出。本发明能够节约了实现湿度检测的成本;并且增加了湿度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湿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使用湿度感应器进行湿度检测,湿度感应器可以包括电阻式湿度感应器。电阻式湿度感应器的原理在于:在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感湿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感湿膜上时,元件的电阻率和电阻值会发生变化,利用电阻的变化测量湿度。
在相关技术中,使用驱动电路驱动湿度感应器进行工作,其中驱动电路需要提供-15V的负电压。但是在使用湿度感应器的设备所用工作电压可能不是-15V,所以需要另外为湿度感应器配置电源来提供-15V的驱动电压,如此造成湿度检测的不便,并增加了湿度检测的电路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湿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湿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恒流转换部件、驱动部件、第一滤波部件和放大部件,所述恒流转换部件用于接收输入的驱动电压,将接收的驱动电压转换为恒定电流,将恒定电流输出给湿度感应器和所述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接收所述恒流转换部件输出的恒定电流来驱动湿度感应器进行工作;所述第一滤波部件用于将湿度感应器输出的湿度感应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给所述放大部件;所述放大部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滤波部件输出的滤波后的湿度感应信号,将所接收的滤波后的湿度感应信号放大后进行输出。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限压部件,用于对所述放大部件进行限压保护。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滤波部件,用于将所述放大部件放大后输出的湿度感应信号进行滤波。
可选的,所述恒流转换部件包括第一快速恢复二极管、第二快速恢复二极管和PNP型三极管,以及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一快速恢复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快速恢复二极管的负极接入所述驱动电压;所述第一快速恢复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恢复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快速恢复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并联后一端接入所述驱动电压,另一端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恢复二极管的正极;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恒定电流。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电容、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所述恒流转换部件输出的恒定电流;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恒流转换部件输出的恒定电流,另一端接入所述放大部件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部件的正向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接入所述第七电阻和所述放大部件的正向输入端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波部件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一端接入湿度感应器输出的湿度感应信号,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部件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放大部件的反向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部件的正向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61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