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水体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4490.8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5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傅月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水体 修复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生态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进水泵(11)及出水泵(20),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初滤区(6)、次滤区(7)、电絮凝区(8)、生物反应区(9)及出水区(10)的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及第四隔板(5),所述进水泵通过位于初滤区上部的进水管(12)与初滤区相连,所述初滤区上部设有格栅(13),所述格栅下方设有水力驱动机构,所述次滤区通过位于顶部的管路和抽水泵(14)与初滤区底部相连,次滤区内设有与水力驱动机构相连的振动过滤机构,水力驱动机构包括叶轮(22)及分别固定于壳体及第一隔板上的一组轴承座(23),所述轴承座内设有轴承,所述叶轮通过两侧的转轴(24)与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振动过滤机构包括振动筛、相对设置于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上的固定座(25)、凸轮(26)及连接轴(27),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导向孔(28),所述导向孔内设有推杆(29),所述推杆位于固定座上方的部分套有弹簧(30),推杆的顶端与振动筛固定,推杆的底端固定有推板(31),所述凸轮位于推杆下方并固定于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一端穿过第一隔板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电絮凝区内设有一组正负絮凝电极(15),电絮凝区与次滤区通过设于第二隔板下部的连通孔(16)相连,所述生物反应区内设有帘式生物膜组件,生物反应区与电絮凝区通过设于第三隔板上部的溢流孔(17)相连,所述第四隔板顶部、底部与壳体之间设有间隙,分别形成上循环通道(18)和下循环通道(19),所述出水泵通过出水管(21)与出水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包括框架(32)及固定于框架内的筛网(33),所述推杆的顶端与框架底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区内设有呈圆台形的导流筒(34),所述导流筒顶部通过管路与溢流孔的进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区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有污泥粉碎泵(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式生物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帘式生物膜(36)、上集气管(37)及下集气管(38),所述中空纤维帘式生物膜由若干附着有不同微生物的中空纤维排列而成,所述中空纤维的上下两端分别密封固定于上集气管、下集气管上并与其连通,所述上集气管、下集气管两端密闭,所述下集气管连接有曝气管(39),所述上集气管一端连接有排气管(40)。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体修复装置的生态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水体通过进水泵泵入初滤区,经格栅初步过滤后的水体落至初滤区底部并通过抽水泵抽至次滤区,接着经振动过滤机构过滤后通过连通孔进入电絮凝区,在电絮凝区经过正负絮凝电极压缩絮凝后,经溢流孔进入生物反应区,经帘式生物膜组件吸附和氧化分解后,最后进入出水区并由出水泵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鑫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449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