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的智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4167.0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0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林君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腰椎 突出 康复 智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家具,具体涉及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的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多依赖于病人自身的活动,尤其以一些瑜伽动作对腰椎进行拉伸实现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但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练习瑜伽动作容易发生危险,这就使得中老年人无法方便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有效的康复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中老年人无法方便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有效的康复运动,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的智能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的智能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坐垫、第二坐垫、第三坐垫、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两个液压杆、两个液压缸、滑竿、撑头和滑轨;所述底座设置于第二坐垫底部;所述第一坐垫通过第一滚筒活动连接于第二坐垫一侧,且所述第三坐垫通过第二滚筒活动连接于第二坐垫另一侧;所述两个液压缸铰接于底座内底部;所述两个液压杆分别连接于两个液压缸,且两个液压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坐垫和第三坐垫;所述两个液压缸通过两个液压杆带动第一坐垫和第三坐垫绕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轴线旋转;所述第二坐垫上设置贯通槽,所述滑轨设置于底座内部,所述滑竿一端在第二坐垫上方连接撑头,另一端穿过贯通槽并在滑轨内滑动,使得撑头在贯通槽上方运动。
现有技术中,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练习瑜伽动作容易发生危险,这就使得中老年人无法方便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有效的康复运动。本发明应用时,用户躺卧于第一坐垫、第二坐垫和第三坐垫上方,然后将第一坐垫和第三坐垫通过液压缸和液压杆绕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旋转至预定位置,使得位于第一坐垫处的头部和位于第三坐垫脚部向下自然放松,再调节滑竿的位置,使得撑头位于腰椎下方,最后通过调节第一坐垫、第二坐垫的旋转位置使得腰椎处的腰椎拉伸,从而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康复。本发明通过调整多个坐垫位置,并设置撑头实现了对腰椎间盘突出更加方便的康复,适合于中老年人使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底座内部,并带动滑竿一端在滑轨内滑动。
再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于动力装置和两个液压缸。
再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动力装置和两个液压缸工作的控制模块。
本发明应用时,控制模块控制动力装置和两个液压缸工作,使得第一坐垫、第三坐垫和撑头到达预定位置,使得本发明更方便的使用。
再进一步的,所述撑头使用丁晴橡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的智能装置,通过调整多个坐垫位置,并设置撑头实现了对腰椎间盘突出更加方便的康复,适合于中老年人使用;
2、本发明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的智能装置,控制模块控制动力装置和两个液压缸工作,使得第一坐垫、第三坐垫和撑头到达预定位置,使得本发明更方便的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底座,2-第一坐垫,3-第二坐垫,4-第三坐垫,5-第一滚筒,6-第二滚筒,7-液压杆,8-液压缸,9-滑竿,10-撑头,11-滑轨,12-动力装置,13-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君,未经李林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4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