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持智能设备的网关配网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39990.4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3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谢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锋 |
主分类号: | H04B10/114 | 分类号: | H04B10/114;H04B10/112;H04B11/00;H04W12/06;H04W4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持 智能 设备 网关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手持智能设备的网关配网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行的配网技术主要是内置服务器和基于无线信号的一键配网方式,内置服务器配网要设置热点,固定地址登录,然后在相应的页面上输入信息,比较专业和麻烦,现在流行的是基于无线信号的一键配网,也就是基于无线广播信号的前导数据插入SSID和密码,这个和路由器的性能相关,也和无线信号规范相关,因此5G和软件路由都不支持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手持智能设备的网关配网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方面为一种基于手持智能设备的网关配网方法,适用于具有声光接收功能的网关设备,包括步骤:连接路由节点以获取SSID和连接密码;获取手持智能设备的声光组件的使用权限;基于所述SSID和连接密码输出编码指令,所述编码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声光组件以输出对应的声光信号;解析所述声光信号以获取对应的SSID和连接密码并进行网络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持智能设备用于运行预设APP,所述预设APP用于驱动所述手持智能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路由节点以获取SSID和连接密码。
优选地,基于UTF8编码处理所述SSID和所述连接密码以输出转换编码,结合所述转换编码输出编码指令。
优选地,所述声光信号包括二进制编码的声信号和/或光信号,其中,所述声信号通过声波的频率数值确定转换编码;所述光信号通过方波占空比确定转换编码。
优选地,还包括获取网关设备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认所述网关设备的网络连接情况。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为一种基于手持智能设备的网关配网系统,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包括:手持智能设备,用于连接路由节点以获取SSID和连接密码;所述手持智能设备还用于获取手持智能设备的声光组件的使用权限,基于所述SSID和连接密码输出编码指令;所述手持智能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编码指令控制所述声光组件以输出对应的声光信号;网关设备,用于解析所述声光信号以获取对应的SSID和连接密码并进行网络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持智能设备用于运行预设APP,所述预设APP用于驱动所述手持智能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路由节点以获取SSID和连接密码。
优选地,所述预设APP基于UTF8编码处理所述SSID和所述连接密码以输出转换编码,结合所述转换编码输出编码指令。
优选地,所述声光信号包括二进制编码的声信号和/或光信号,其中,所述声信号通过声波的频率数值确定转换编码;所述光信号通过方波占空比确定转换编码。
优选地,所述手持智能设备还用于获取网关设备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认所述网关设备的网络连接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无线方式获取路由的SSID和连接密码,通过手指智能设备具备的声光组件输出经过编码的SSID和连接密码,基于具有声光接收功能的网关设备获取经过编码的SSID和连接密码并进行连接,能克服现有方法的局限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手持智能设备的网关配网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基于发明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手持智能设备的网关配网方法,适用于具有声光接收功能的网关设备,包括步骤:连接路由节点以获取SSID和连接密码;获取手持智能设备的声光组件的使用权限;基于所述SSID和连接密码输出编码指令,所述编码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声光组件以输出对应的声光信号;解析所述声光信号以获取对应的SSID和连接密码并进行网络连接。
基于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所述手持智能设备用于运行预设APP,所述预设APP用于驱动所述手持智能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路由节点以获取SSID和连接密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锋,未经谢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99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