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低产气井井下涡流强制排水采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6888.9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宁;席鹏超;王毅博;王熙;朱端银;高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23/04;E21B31/12 |
代理公司: | 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流器 涡流 井内流体 气井产能 涡轮转子 气井 进液筒 输出轴 井下 转动 排水采气装置 气液两相流 低压低产 井下流体 离心作用 流动特性 螺纹联结 外部能量 涡轮定子 小直径轴 液混合物 依次连接 自身轴线 打捞头 导流筒 螺旋带 旋流器 井筒 流态 流体 锥扣 上行 联结 消耗 | ||
一种低压低产气井井下涡流强制排水采气装置,进液筒1与涡轮定子连接,涡轮转子与输入、输出轴依次连接,进液筒通过锥扣与导流筒联结,输出轴的小直径轴段与绕流器连接,绕流器与打捞头之间通过螺纹联结,当井内流体流经该装置时,推动涡轮转子转动,使得绕流器与螺旋带共同转动,根据气井井下气液混合物的流动特性,装置会对气液两相流进行强制离心作用,并有效改善井筒流态和流体上行距离,提高气井产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以往井下涡流工具相比,此装置中的旋流器做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对井内流体进行强制分离,以此来提高气井产能;此装置的动力来自井下流体,无外部能量输入与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田采气技术领域中的井下工具,特别涉及一种低压 低产气井井下涡流强制排水采气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有水气藏的开发工作,伴随着开采进度的不断深入,气井出 水乃至井筒积液现象导致气井产层压力降低、井口回压增大,当井内 积液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在井筒中的流速会降低,直至降到临界 携液流速以下,这就导致气体无法上升至井口、无法在接近井口的地 面管线中被输运甚至气井被淹,因此,临界携液流量和临界携液流速 对天然气的开采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针对低压气产气井,本发明的目 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涡流强制排水采气装置,该装置借助天然气井自 身能量,使得井下气液两相流通过该装置时,流体推动涡轮转子转动, 进而使得位于装置上部的绕流器绕着自身轴线做旋转运动,流体在绕 流器附近实现强制气液分离,具体表现为密度较大的液体被甩至油管 壁,形成环状液膜流,以螺旋轨迹流动上升,密度较小的气体向油管 轴线的中心聚拢,形成气核,并沿油管轴线快速上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压低产气井井下涡流强制排水采气装置,包括进液筒1, 进液筒1与涡轮定子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涡轮定子2与涡轮转子3 插装在一起;涡轮转子3与输入轴4之间通过键连接;输入轴4与输 出轴6之间通过锥销联轴器5连接;输出轴6与上盖10之间有环形间隙,输出轴6的小直径轴段穿过上盖10;
所述的进液筒1通过锥扣与导流筒9联结,导流筒9与上盖10 通过普通螺纹9-4联结;上盖10的小直径段与导流筒9通过螺纹9-4 联结;导流筒9上接近母扣9-3处有销钉孔9-1,导流筒9接近上盖 10处有四个旁通孔9-2;导流筒9通过座封剪钉8与卡爪7连接,卡 爪7上有座封剪钉孔7-1、三个卡爪支撑臂7-2、三个支撑臂内顶尖 7-3以及三个卡爪臂支承端7-4;座封剪钉8直径尺寸较小,当被剪 断时,用于使此装置实现坐卡;
所述的输出轴6的小直径轴段与绕流器12之间通过花键12-3连 接;输出轴6的小直径轴段与绕流器12之间的轴向位移通过螺纹圆 柱销11限定,绕流器12外侧面上固结有螺旋带13;
所述的绕流器12与打捞头15之间通过螺纹12-1联结,打捞头 15与提环14插装在一起,提环14的内径比打捞头15小直径段的尺 寸大2-3mm,提环14侧面有两个吊耳14-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以往井下涡流工具相比,此装置的动力来自井下流体,无外部 能量输入与消耗;此装置中的旋流器做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根据 气井井下气液混合物的流动特性,应用强制涡流排水采气装置对气液 两相流进行强制离心作用,对井内流体进行强制分离,能有效改善井 筒流态和流体上行距离,提高气井产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图1b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发明提环和打捞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提环的正等测示意图。
图4是打捞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68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流检测装置
- 下一篇:浮力式恒压施肥器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