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气三菱柱结构隐形斗篷的观赏鱼缸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33351.7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7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姬金祖;杜飞;马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气 三菱 结构 隐形 斗篷 观赏 鱼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赏鱼缸,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棱柱结构隐身斗篷以及包含该隐身斗篷的观赏鱼缸,其可使观赏者在某些角度观赏时实现鱼群时隐时现的隐身效果。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1110163881.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观赏鱼缸,其包括由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和底面五块玻璃板构成的矩形缸体;左、右侧玻璃板分别设置在前、后侧玻璃板之间,在前、后侧玻璃板上对应于左、右侧玻璃板位置处沿垂直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穿孔;前、后侧玻璃板通过分别贯穿所述多个穿孔的拉杆和设置在所述拉杆两端的螺帽连接为一体;底面玻璃板的四边沿分别延伸出前侧、后侧、左侧、右侧玻璃板之外;沿底面玻璃板的前、后边沿和前、后侧玻璃板左右内侧边沿分别设置有加强板条。其解决了现有鱼缸在组装粘接时对玻璃接触面平整度要求高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组装时玻璃接触面相互碰撞所造成的损坏。然而,在现今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审美观念趋于多样化的时代,人们对观赏的视觉效果有了较高的要求。如能在观赏过程中实现鱼的时隐时现效果,则可以大大提升观赏情趣。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需求而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人们审美需求设计的一种基于三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及包含其的观赏鱼缸,其能够使观赏者在某些角度观赏时实现鱼群时隐时现的隐身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三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一种基于三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所述隐身斗篷由六个三棱柱拼合而成,其包括两个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棱柱以及四个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三棱柱;其中,所述四个直角三棱柱被所述两个等腰三棱柱均匀间隔开,并沿两个所述等腰三棱柱对称分布,所述等腰三棱柱横截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所述直角三棱柱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相同,且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所述锐角不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所述底角相邻;六个所述三棱柱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均指向隐身斗篷中轴线,六个所述三棱柱拼合后形成可供鱼群游入的中央区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角三棱柱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朝向隐身斗篷中心方向的角是直角,与等腰三角形相邻的锐角是41.8度,另一个锐角是48.2度;所述等腰三棱柱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朝向隐身斗篷中心方向的角是顶角,角度是83.6度,两个底角分别是48.2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光线在经过所述隐身斗篷的三棱柱结构时,经过多个空气-水界面的多次折射作用,使得光线向外偏折的角度和向内偏折的角度相同,恰好又沿原方向行进,光的对称性使得光线最终从另一侧的空气-水界面出射时,与原入射光线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三棱柱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观赏鱼缸,其包含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三棱柱结构的隐身斗篷,所述隐身斗篷放置于所述鱼缸内,并且所述隐身斗篷的高度小于所述鱼缸的高度,并且鱼缸内水位高于所述隐身斗篷的高度,使用时所述隐身斗篷能够没入所述观赏鱼缸内的水中,鱼群能够游到所述隐身斗篷的中央区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鱼缸呈长方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鱼缸的缸体为长方体,缸体内放置一个由六块三棱柱组成的隐身斗篷,鱼群经过隐身斗篷的中间区域时,由于光线在多个空气-水界面的多次折射作用,在正前方观察时,鱼群在一定区域内是看不见的,而鱼缸背后的背景图案清晰可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观赏鱼缸总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观赏鱼缸缸体内的隐身斗篷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隐身斗篷俯视平面图及光线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观赏鱼缸由缸体1和设置于缸体1内的隐身斗篷2组成。隐身斗篷2由六个有机玻璃制成的三棱柱拼接组成。由图1可知,隐身斗篷2的高度要小于缸体1的高度,在使用时缸体1内的水位超过隐身斗篷2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3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