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根导线同时连接的大电流导线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5902.5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1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杰;李瑾;田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02 | 分类号: | H01R4/02;H01R11/01;H01R11/05;H01R11/09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贺凤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导线 同时 连接 电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根导线同时连接的大电流导线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一个焊接盒和一个绝缘底座,焊接盒的顶部开口,焊接盒的底部安装在绝缘底座上,焊接盒的周向盒壁上设有用于导线穿过的焊接盒导线孔,焊接盒的内腔用于填充焊接材料。本发明通过在绝缘底座上安装焊接盒,并在焊接盒上设置焊接盒导线孔,从而可以将导线一一对应地穿过焊接盒导线孔并置于焊接盒的内腔内并被临时定位,避免焊接时导线产生移动造成冷焊、虚焊,显著提高了焊接质量和导电性能,杜绝了焊接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长年累月通过大电流会造成接触表面产生氧化的现象,从根本解决了大电流布线、安装、连接可靠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根导线同时连接的大电流导线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的转化、储存和运输基本上是以电能的形式进行传送,电能又以连续导电的载体传送至电气设备,因此凡是有电子系统的地方均存在包括各种电缆线、漆包线等导线的电气连接技术。在一些大型电子系统如电信设备、航空航天及各类控制系统中,往往需要成千上万的电气连接点,可以说,电气连接技术是保证各种电子系统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电气连接技术在研制、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已日趋成熟,现有的电气连接技术种类和生产工艺已基本上满足现有各种设备。但由于缺少专门研制机构,集成工艺和材料工业跟不上来,使得中国在许多新型领域的研制应用与国际发展有一段距离,如航空、航天、船舶应用到的高电压大电流设备的电气连接,即额定电压270VDC、额定电流100A以上的设备。该类新型连接技术在中国国内发展缓慢,尚未大量生产和应用,目前国外公司仍占据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400A以上的市场几乎被国外公司所垄断。但国外的高电压大电流连接装置更多依赖于集成工艺和材料工业的先进,并不适用于中国国内现状。
传统的导线连接中,漆包线与漆包线之间、漆包线与电缆线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印制电路板焊接、绞合连接、搭接连接、捆绑连接、塔型接线柱焊接、钩型接线柱焊接、叉型端子焊接和穿孔型接线端子焊接,这些传统连接方式分别存在如下缺陷:
由于印制电路板覆铜线通流能力有限,只能承受小电流通过。当大电流通过时容易将印制电路板覆铜线及印制电路板烧蚀熔断,故大电流无法用印制电路板、覆铜线、焊盘来连接各电气连接点。
若采用捆焊、搭焊、绞合焊等焊接技术,则又会带来焊接物件之间不易固定、受热不均不易焊透,从而造成冷焊、虚焊等焊接不良现象。
在焊接时为了让每一根漆包线都能浸润上焊锡料,焊接时间就会相应加长,易造成焊锡量过多而不易控制,这样就会出现焊锡滴漏现象,且不易被发现,最终形成焊锡多余物。这种金属多余物在军用领域就是一个致命缺陷,必须想办法杜绝。
在电流较大时,则漆包线直径较粗,采用接线端子及接线柱焊接时,漆包线的折弯成形以及固定难度加大,这就会造成电子设备内部布线凌乱不规矩,在振动、加速度、冲击时易造成短路、断路现象,耐电压能力、绝缘能力下降,且由于长年累月通过大电流会造成接触表面产生氧化现象,导致接触不良,通流能力逐渐下降进入恶性循环直至过热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多根导线同时连接的大电流导线连接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多根导线同时连接的大电流导线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一个焊接盒和一个绝缘底座,所述焊接盒的顶部开口,所述焊接盒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绝缘底座上,所述焊接盒的周向盒壁上设有用于导线穿过的焊接盒导线孔,所述焊接盒的内腔用于填充焊接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59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