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削山造地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4802.0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6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华;颉永斌;董旭光;田文通;庄超;孙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17/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带支架 传送带 爬升 混凝土墩 标准节 填方区 挖方区 敞口 不均匀沉降 城市用地 工程造价 接通电源 空间拓展 连接电线 螺栓固定 山区城市 施工工期 线路连接 线路末端 尼龙布 封闭 回填 固结 施工 修整 地形 山顶 峡谷 盆地 山坡 | ||
一种削山造地装置及施工方法,属于削山造地技术,包括敞口传送带、封闭传送带、混凝土墩、标准节和可爬升传送带支架,山顶挖方区修整场地安放敞口传送带;山坡与填方区修筑混凝土墩,混凝土墩上通过螺栓固定标准节,可爬升传送带支架固定于标准节顶部,封闭传送带置于可爬升传送带支架上,连接电线并接通电源,调整可爬升传送带支架高度,形成引导线路连接挖方区与填方区,引导线路末端套上尼龙布袋。本发明适用于地形为峡谷和盆地的城市用地空间拓展,可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和减少环境污染,防止回填区未固结的不均匀沉降,加快山区城市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削山造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削山造地施工技术,特别适用于地形为峡谷和盆地的城市用地拓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郊区工业园不断增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紧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增加城市有效用地,减轻城市拥堵压力,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城市周围陡峭的山体通过工程手段变成平坦的城市用地已势在必然。据调查显示,像湖北十堰、陕西延安、甘肃兰州等一些地形为峡谷和盆地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削山造地的发展战略,而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装置及施工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现有的挖山造地技术主要有:挖机与土方运送车联合作业的机械开挖法,水流携带土体至坡底的水冲法,打孔装填炸药的爆破法。挖机与土方运送车联合作业的机械开挖方法施工组织成熟,是多数施工队伍认可,熟练掌握的的一种装置及施工方法,但需要机械数量多,连续上下坡作业,施工速度慢,安全隐患多,能源消耗量大,废气排放量超标,挖土及土方运送作业时扬尘大,工程造价高,从环保、经济和安全三大理念综合考虑,它已不适用于大型的工程活动,尤其不适用于人员密集,空气质量本身就不好的城市及其周边地段。水流携带土体至坡底的水冲削山技术虽然克服了工作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但水冲土体形成的泥浆含水量高,泥浆充填的地基处理技术不完善,处理费用高,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低;另外,水冲过程中耗水量大,对于缺水的城市地区采用此法不现实;打孔装填炸药的爆破法虽然施工速度快,但炸药属于易爆品,运输、管理严格,需要专门人员负责,爆破过程中形成的噪声污染大,引起周边土体振动,诱发边坡和基坑失稳,爆炸产生的飞石威胁附近人员安全。
综上所述,迫切需要一种符合环保、经济和安全三大理念的削山造地装置及施工方法,来完成对地形为峡谷和盆地的大、中城市的削山造地工程活动,其包含有以下特点:施工速度快,耗费能源少,噪音和环境污染小,填方区填土稳定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削山造地装置及施工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削山造地装置及施工方法,可以解决地形为峡谷和盆地的城市用地拓展面临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是一种削山造地装置及施工方法,削山造地装置,包括敞口传送带1、封闭传送带2、混凝土墩3、标准节4和可爬升传送带支架5,其特征在于:山顶挖方区6的修整场地安放敞口传送带1;山坡7与填方区8修筑混凝土墩3,混凝土墩3上通过螺栓固定标准节4,可爬升传送带支架5固定于标准节4的顶部,封闭传送带2置于可爬升传送带支架5上,连接电线并接通电源,调整可爬升传送带支架5高度形成引导线路9连接挖方区6与填方区8,引导线路9末端套上尼龙布袋10。
采用本发明装置削山造地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选定引导线路9、预制敞口传送带1、闭口传送带2和尼龙布袋10:
根据规划的挖方区6、填方区8位置及工程量,确定起点在挖方区6,终点在填方区8,线路呈“一”字型,纵向倾角为0~45o,横向分布间距为200-300m的引导线路9,并根据引到线路9设计制作长度为10-20m,宽度为2-3m的敞口传送带1和封闭传送带2,引导线路9末端的尼龙布袋10;
(2)修整山顶挖方区6场地、修筑混凝土墩3、预制标准节4和可爬升传送带支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4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