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721888.1 申请日: 2017-08-22
公开(公告)号: CN107412322B 公开(公告)日: 2021-03-26
发明(设计)人: 巩华;陈总会;孙承文;陶家发;林明辉;罗霞;黄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489 分类号: A61K36/489;A61P31/10;A61K31/60;A61K35/64;A61K33/22
代理公司: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代理人: 颜春艳
地址: 51000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防治 水产 养殖 水霉病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20~30%的苦参粉末,10~20%的五倍子粉末,10~30%的水杨酸,30~50%的硼酸,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原料安全、生态、水霉病防治效果良好,对水霉病治愈率90%以上,对鳃霉的治愈率60%以上,在较少的用料种类和较低的用料量下,取得了不错的防治效果,是一种目前为止防治水霉病的组合物,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泼洒的成本约为0.3~0.4元/hm2,浸浴约0.5元/m3水体,成本比美婷要低,与孔雀石绿基本相当,可以为生产所接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水霉病的防治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最棘手的一个难题,养殖动物患了真菌性疾病很难治愈。以往较为有效的防治药物为孔雀石绿,但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禁用孔雀石绿,导致水霉病的有效防治药物长期处于空白,从而使得在养殖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孔雀石绿的屡禁不止也给水产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属真菌性鱼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在早春和晚冬,水温15~20℃时发病最严重。据统计,在118种生物源性疾病中,真菌性疾病占4.24%,其中主要是水霉病。据报道青鱼、草鱼、鲢、鳙、花鲈、红点鲑、鲤、大银鱼、斑点叉尾鮰、大鲵、黄鳝、暗纹东方鲀、月鳢、鲑、黑鱼、中华绒螯蟹、中华鳖、牛蛙等大部分水产养殖动物都有可能发生水霉病。

水霉病主要症状是:病变部位长着大量白色的棉絮状菌丝,鱼体由于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甚至会瘦弱而死。由于霉菌侵入机体,产生大量蛋白酶,病变部位在酶的作用下,分解鱼体组织中的蛋白,使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因此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最终死亡。感染水霉菌的卵,内菌丝侵入卵膜,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因此常被称为“卵丝病”。而被寄生的卵因外菌丝呈放射球状,故又称为“太阳籽”。

该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Saprolegnia spp.),它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水霉菌以孢子的形式繁殖,在菌丝的末端形成孢子囊,释放产生具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在水体中自由游动,传播速度迅速。在环境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能产生厚垣孢子,大大提高其生存能力。水霉菌分布于全世界,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种类,国内外都很普遍。早在1894年一些水生真菌就已被公布,例如,Leraonniere aquatica。1942年Ingodian开始对真菌(被称为Ingodian真菌)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并在同年公布了16个种类。此后,Ingodian真菌得到重视,至1997年累积记录达到约300种。目前,水生动物水霉菌指的是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Saprolegniaceae)的一些种类,主要包括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丝囊菌属(Aphanomyces)等。但它们的种类不是很详细,主要由于真菌的分类鉴定比较难。

水霉菌是腐生性的,极易感染。在换水或搬运时造成鱼体体表受伤,局部皮肤坏死。活细胞因能分泌一种抗霉性的物质,一般不会感染水霉。

水霉病是淡水鱼类的常见病,以往的防治药物主要为孔雀石绿,但自禁用孔雀石绿以来,目前尚未找到既安全又理想的替代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水霉病的治疗处于摸索与探索阶段,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

廖永岩等2001年研究了制霉菌素,达克宁,里劳素等抗真菌药一对远海梭子蟹离体卵孵化及幼体培育的影响。袁万安等2004年研究了抗真菌药物对鱼类鳃霉病的防治效果。用三种抗真菌药物霉病力克、酮康唑、硫酸铜对患有鳃霉病的鲤鱼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一次,浸泡一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理组的效果最好,试验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鳃霉菌和抑制鳃霉菌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18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