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1845.3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6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彭欢;桑宇;杨建;彭钧亮;韩慧芬;王良;高新平;闵建;岳文翰;王斌;王晓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储层中斜 支撑 区域 导流 能力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基于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该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将该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与存储的该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相乘,得到该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本发明通过该裂缝区域的渗透率和第一高度,该支撑剂填充区域的渗透率和第二高度,该自支撑区域的渗透率和第三高度和该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确定该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从而为页岩储层的改造提供依据,进而保证页岩储层中页岩气的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页岩气的采收率,通常会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对页岩储层进行改造,改造产生的人工裂缝与地层中的天然裂缝相互交织构成网状裂缝,使得页岩气较易在页岩储层中流动。由于体积压裂技术中使用的压裂液的携砂性能通常比较差,所以在页岩储层的改造完成后,参见图1,压裂液中的支撑剂会沉降在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下部,从而在裂缝区域的下部形成支撑剂填充区域;同时,裂缝区域的上部会在地层应力下逐渐闭合,闭合过程中由于裂缝区域的上部存在岩屑和裂缝剪切滑移现象,导致裂缝区域的上部不能完全闭合,从而在裂缝区域的上部形成自支撑区域;而在裂缝区域的中部,即在自支撑区域与支撑剂填充区域的过渡带,裂缝逐渐减小,从而在裂缝区域的中部形成斜支撑区域。
由于页岩储层中页岩气的采收率与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导流能力密切相关,而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导流能力与裂缝区域中自支撑区域、支撑剂充填区域和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密切相关。因此,亟需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来确定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从而为页岩储层的改造提供依据,进而保证页岩储层中页岩气的采收率。
发明内容
为了对页岩储层的改造提供依据,进而提高页岩储层中页岩气的采收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页岩储层中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所述第一渗透率是指页岩储层中裂缝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支撑剂填充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三渗透率是指所述裂缝区域中自支撑区域的渗透率;
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以及存储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确定所述裂缝区域中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所述第一高度是指所述裂缝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二高度是指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的高度,所述第三高度是指所述自支撑区域的高度;
将所述斜支撑区域的渗透率与存储的所述斜支撑区域的裂缝宽度相乘,得到所述斜支撑区域的导流能力。
可选地,所述确定同一压力条件下的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和第三渗透率,包括:
对于所述裂缝区域,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所述多个预设流量均为流入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
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所述多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渗透率;
对于与所述裂缝区域处于同一压力条件的所述支撑剂填充区域和所述自支撑区域,按照确定所述第一渗透率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渗透率和所述第三渗透率。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裂缝区域在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下的渗透率,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预设流量中的每个预设流量,在流入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为所述预设流量时,获取流出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量,以及获取所述裂缝区域的液体流入端与液体流出端之间的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1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