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线通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8906.0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5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童静;陈立楠;王朝;李海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曼瑞德舒适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3K19/0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线 通讯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线通讯电路,包括数据发送电路;数据发送电路包括电平转换模块和推挽输出模块;电平转换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端的输入信号和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将电平转换后的信号传输至推挽输出模块;推挽输出模块用于接收电平转换后的信号并传输至输出端,推挽输出模块包括推挽相联的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本发明提供的单线通讯电路驱动能力强、传输距离长、波特率高且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线通讯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二线制和三线制通讯方式使设备之间的接线方式复杂,且成本较高,单线通讯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现有的单线通讯电路采用单个三极管电阻上拉方式输出,驱动能力弱、传输距离短、波特率低且抗干扰能力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线通讯电路,用以解决现有的单线通讯电路驱动能力弱、传输距离短、波特率低以及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线通讯电路,包括数据发送电路;所述数据发送电路包括电平转换模块和推挽输出模块;所述电平转换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端的输入信号和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将电平转换后的信号传输至推挽输出模块;所述推挽输出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平转换后的信号并传输至输出端,推挽输出模块包括推挽相联的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
优选地,所述第三晶体管为PNP型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PN型晶体管。
优选地,所述推挽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基极接收所述电平转换后的信号。
优选地,所述推挽输出模块还包括二极管和第八电阻;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发射极相连,阴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另一端接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PN型晶体管;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至控制端;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第一电源电压,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第三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控制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基极。
优选地,所述单线通讯电路还包括数据接收电路,所述数据接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至第十一电阻、第五晶体管以及电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至第三电源电压,发射极接地;第十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并联电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基极,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五晶体管的基极,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五晶体管的集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五晶体管为NPN型晶体管。
优选地,当所述单线通讯电路接收数据时,置所述控制端为低电平,使得所述数据发送电路为高阻状态。
本发明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曼瑞德舒适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曼瑞德舒适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8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通信终端的智能管控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射频前端系统和移动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