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体黏扣织物(二)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8232.4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5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朝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朝木;郑秀英 |
主分类号: | D03D27/00 | 分类号: | D03D27/00;D03D15/00;D03D15/08;D04B1/04;D04B1/18;A44B18/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吕雁葭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仁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黏扣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有关一种自体黏扣织物,尤指一种织物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具有相互黏扣功能。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的自体黏扣织物,如本发明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 I388291号专利案(对应美国第US8,551,596号专利案)所示,该自体黏扣织物包括一钩部组织和一钩部组织,该环部组织是由复合纺丝的纱织成后,予以开纤处理,而分解成较多的超细纤维,以便在纱的两交织点间形成环圈,以及该钩部组织是由含热熔性人造短纤维混纺纱所组成,经梭织机或针织机与超细纤维纱一起织造的混纺交织织物,并予以烧结使该织物表面的人造短纤维绒毛熔结成一珠状末端,使其成为对应钩扣环圈的钩部。
然而实务上,该环部组织是用以羁绊对应的该钩部组织,所以该环部组织的这些纤维环圈的松散程度影响该黏扣织物的黏扣功能。但是单纯的复合纤维纱在经过开纤后,若不含相异热收缩率的其他纤维,则该环部组织表面将会是一平整密实布纹,无法在该环部组织的表面产生蓬松的这些纤维环圈,进而丧失黏扣功能。
再者,该热熔性短纤维纱在该钩部组织的重量含量若低于50%,其所含非热熔性纤维在烧毛工序中被烧除后,所剩的羁绊纤维数量将降低其黏扣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体黏扣织物,其包括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具有相互黏扣功能。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体黏扣织物,其可因应产品形状而随意剪裁,仍不失可随意相互黏扣,大大释放产品设计的自由度。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自体黏扣织物,所述自体黏扣织物至少是由一环部组织和一钩部组织所织成,所述自体黏扣织物具有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同时具有所述环部组织和所述钩部组织,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环部组织的面积为所述钩部组织的面积的预定倍数,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钩部组织的面积则为所述环部组织的面积的所述预定倍数,且所述预定倍数大于或等于二;其中,所述环部组织的组成纤维包含至少一异热收缩纤维纱所织成,所述环部织物表面具有经一热收缩工序而产生的多个纤维环圈;以及所述钩部组织的组成纤维包含至少一种热熔性纤维纱所织成,所述钩部组织表面具有毛羽并具有经一烧毛工序而产生卷曲状和/或珠状末端的多根羁绊纤维;当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环部组织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钩部组织接触时,所述纤维环圈和所述羁绊纤维会相互钩合或羁绊,使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形成黏扣效果。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案所采取之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自体黏扣织物,所述自体黏扣织物至少是由一环部组织和一钩部组织所织成,所述自体黏扣织物具有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具有所述环部组织,而所述第二面则具有所述钩部组织;其中,所述环部组织的组成纤维包含至少一异热收缩纤维纱所织成,所述环部织物表面具有经一热收缩工序而产生的多个纤维环圈;以及所述钩部组织的组成纤维包含至少一种热熔性纤维纱所织成,所述钩部组织表面具有毛羽并具有经一烧毛工序而产生卷曲状和/或珠状末端的多根羁绊纤维;当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环部组织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钩部组织接触时,所述纤维环圈和所述羁绊纤维会相互钩合或羁绊,使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形成黏扣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是该自体黏扣织物的一第一面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其显示3/1经面斜纹(3/1warp-faced twill)组织,且经纱为钩部组织;
图2是图1的一第二面示意图,其显示一1/3纬面斜纹组织,且纬纱为环部组织;
图3是图1所示该自体黏扣织物各元件说明图;
图4是图2沿着线A-A所提取的剖面图;
图5是该自体黏扣织物应用于一四方型包巾以包覆物品的示意图;
图6是该自体黏扣织物第一实施例以五枚二飞经面缎纹的示意图;
图7是该自体黏扣织物第二实施例自体黏扣织物以针织双罗纹织造的示意图;
图8是该自体黏扣织物第三实施例以平纹迭纱组织针织的示意图;以及
图9是该自体黏扣织物第四实施例以双面立体组织针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朝木;郑秀英,未经周朝木;郑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8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菌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开孔无纺布热风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