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7625.3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庄智强;王鑫;戴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16 | 分类号: | H01P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段 ltcc 三路功分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微波电路系统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功分器对某一端输入信号按照某一比例分配到两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功分器作为微波领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通信仪器中。随着通信技术领域的不断更新换代,人们对功分器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宽工作带宽,高隔离度、体积小、性能高,并且多路功分器以其特有的优势开始得到各方研究人员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微波无源器件的小型化、高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LTC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并进入了绝大多数研究人员的视线中,LTCC技术能够实现优秀的三维立体集成,对于我们要求的一分四功分器的小型化可以很好的实现,与此同时使用LTCC技术进行工艺加工还具有低成本、可靠性高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采用LTCC技术进行工艺加工,各个端口匹配良好,各个输入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度良好,相位幅度一致性良好,并且能大批量生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从上往下共包含六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三个表贴电阻,第二个部分为公共连接层G1,第三个部分为第一段传输线L1,第四个部分为第一接地层GND1,其屏蔽干扰的作用,第五个部分为第二段传输线L2和第三段传输线L3,第六个部分第二接地层。50欧姆端口阻抗的输入端口P1与输入连接引线Lin一端相连,输入连接引线Lin另一端与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1一端以及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2一端连接,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1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柱H1与第一公共连接端口P6连接,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2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柱H2与第二公共连接端口P7连接。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3一端与第一公共连接端口P6连接,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3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柱H3与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一端连接,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另一端连接50欧姆端口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2。第四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4一端与第一公共连接端口P6连接,第四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4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柱H4与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一端连接,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另一端连接50欧姆端口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3。第五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5一端与第二公共连接端口P7连接,第五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5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柱H5与第三输出连接引线Lout3一端连接,第三输出连接引线Lout3另一端连接50欧姆端口阻抗的第三输出端口P4。第六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6一端与第二公共连接端口P7连接,第六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传输线L6另一端通过第六连接柱H6与第四输出连接引线Lout4一端连接,第四输出连接引线Lout4另一端连接50欧姆端口阻抗的第四输出端口P5。第一贴片电阻R1一端与第二公共连接端口P7连接,第一贴片电阻R1另一端通过公共连接层G1与第二贴片电阻R2一端相连,第二贴片电阻R2另一端连接第一公共连接端口P6。第三贴片电阻R3一端与第三输出端口P4连接,第三贴片电阻R3另一端与第四输出端口P5连接。第四贴片电阻R4一端与第二输出端口P3连接,第四贴片电阻R4另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口P2连接。第一接地板GND1以及第二接地板GND2与接地端口P8相连。
与传统工艺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LTCC技术实现三维立体集成,所得到的功分器具有封装密度高、体积小、可靠性好、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等优势,能够广泛运用于各种通信场合。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发明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的封装表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插入损耗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相位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回波损耗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S波段LTCC三路功分器隔离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7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