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PU与涤纶纤维粘合用增粘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9865.9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倪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0 | 分类号: | C08L67/00;C08L35/00;C08L45/00;C08K5/20;C08K5/524;C08L75/04;C08L67/02;B29B7/28;B29B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2253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pu 涤纶 纤维 粘合 用增粘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PU与涤纶纤维粘合用增粘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长丝是一种聚酯纤维,在聚酯纤维分子链的未端存在少量的羧基和羟基并无其它极性基团,涤纶分子中还有不能内旋转的苯环,故涤纶大分子基本为刚性分子,分子链易于保持线型。因此,涤纶大分子在这一条件下很容易形成结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故涤纶的结晶度和取向性较高,表面活性低、惰性大。涤纶不经处理与TPU挤出涂覆很难有粘合力。
现有的技术中涤纶与热塑性聚氨酯之间粘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碱液处理:将涤纶长丝用碱液处理,发NaOH溶液、氨水、聚乙烯亚氨等,碱液处理刻蚀纤维表面,通过增加涂层界面机械结合来提高粘合力;②电晕放电及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及等离子体处理是通过电极放电刻蚀纤维表面,并在纤维表面引入游离基团,从而改善纤维表面活性;③浸胶处理:浸胶处理是在纤维表面引入高高活性的极性基团来提高纤维表面的活性,主要有环氧类、异氰酸酯类等。上述方法中,碱液处理和电晕放电及等离子体处理的处理方法对纤维表面活化效果有限,浸胶处理方法成本过高,工艺麻烦,高温处理对纤维性能损伤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TPU与涤纶纤维粘合用增粘剂,该增粘剂增粘效果佳,不损伤涤纶纤维,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TPU与涤纶纤维粘合用增粘剂,该增粘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量的原料组成:低熔点聚酯45-55%、马来酸酐共聚物10-20%、碳烃类增粘树脂 15-25%、硅烷偶联剂5-10%、相容剂5-10%。
作为优选,低熔点聚酯是一种具有较低熔点的无规共聚改性聚酯,熔点为110-135℃。
作为优选,所述碳烃类增粘树脂为碳九增粘树脂、碳五增粘树脂、萜烯树脂。
作为优选,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
作为优选,所述增粘剂还包括重量百分量为2-5%(抗氧剂和流动改性剂的总含量)的抗氧剂和流动改性剂,其中,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所述流动改性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EBS。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增粘剂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TPU,将所述增粘剂加入到所述TPU中,搅拌均匀,密炼机密炼,挤出造粒,与涤纶纤维复合,在40-60KG的压力下复合,冷却定型。
作为优选,所述密炼机密炼条件为:温度80-140℃,密炼时间10-20min,密炼压力0.4-0.8MPa。
作为优选,所述挤出造粒的挤出条件为:挤出温度100-150℃,螺杆转速 30-120转/分。
作为优选,所述增粘剂的使用重量为所述TPU使用重量的3-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增粘剂能够使TPU与涤纶纤维复合紧密,稳定性更好,而且稳定效果的实现不以损害涤纶纤维性能为代价,两者粘结性强;而且本发明的增粘剂使用方法简单,使用过程不会对TPU与涤纶纤维产生不利影响能够兼顾较好保持TPU与涤纶纤维各自的力学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增粘剂的制备:称取低熔点聚酯47%,马来酸酐共聚物10%,萜烯树脂 16%,硅烷偶联剂7%,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6%,烷基亚磷酸酯抗氧剂和乙烯基双硬脂酰胺EBS 5%,充分混匀。
实施例2
TPU与涤纶纤维复合产品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8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