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不同规格排气歧管的固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9779.8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1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梁静;段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不同 规格 排气 歧管 固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具,具体涉及适用于不同规格排气歧管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带有分歧的管路。早期的汽车发动机,单位重量的功率低,燃料的燃烧效率不高,所排出的废气温度不超过500℃。随着汽车发动机效率的提高,排气温度提高到600~650℃。近年来,不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催化技术和蜗轮增压技术的应用更是显著提高了排气歧管的工作温度,达到了750℃以上。随着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排气歧管的工作温度还要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排气歧管的结构也随之复杂化,加之在循环交变温度状态下工作,要求排气歧管材料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铸造性能。
因此排气歧管必须具备如下特性:1、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排气歧管长期在高温循环交变状态下工作,材料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直接影响到排气歧管的使用寿命。普通铸铁显然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在材料中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2、稳定的显微组织:在室温至工作温度范围内,材料应尽可能不发生相变或尽量减少相变。因为相变会造成体积的变化,使之产生内应力或变形,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基体材料最好是稳定的铁素体或奥氏体组织。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铸铁零件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高温条件下的腐蚀,组织中的组成相氧化后,如石墨碳,氧化物的体积大于原有体积,引起铸件的不可逆膨胀;3、热膨胀系数小:小的热膨胀系数有利于减小排气歧管的热应力和热变形,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4、优良的高温强度:必须满足产品在高温下使用时的必要强度要求;5、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低成本:耐热、耐高温金属材料种类很多,但出于排气歧管复杂的形状,用于制造排气歧管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而且其成本必须满足汽车工业批量生产的需求。
排气歧管为曲面管道,在加工或者运输时需要将其夹紧,故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排气歧管的固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排气歧管为曲面管道,在加工或者运输时需要将其夹紧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不同规格排气歧管的固定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适用于不同规格排气歧管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底座上安装升降机构,在升降机构上安装动力机构,在升降机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连接杆,在连接杆远离升降机构的一端设置压紧机构;
B:将压紧螺杆穿过压紧机构,使压紧螺杆与压紧机构旋合,在压紧螺杆一端安装活动压紧板;
C:在底座上设置滑槽,在滑槽内设置滑动块,滑动块能够沿滑槽移动,且能够固定在滑槽上;
D:在滑动块上设置固定杆,固定杆能够随滑动块沿滑槽移动;
E:根据排气歧管的尺寸,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升降机构上下移动,调节压紧机构的高度;
F:通过滑动块在滑槽内的移动,调节固定杆的位置,用于固定排气歧管;
G:转动压紧螺杆,活动压紧板沿压紧螺杆轴线方向移动,使得活动压紧板将排气歧管夹紧,升降机构、压紧机构和固定杆的位置均可调节,增大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为液压动力机构,所述液压动力机构包括活塞杆、液压缸,活塞杆的一端位于液压缸内,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液压缸远离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液压机构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驱动、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密闭的液压缸内充入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由于原理上的根本不同,液压机构比普通弹簧有着很显著的优点,速度相对缓慢、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且液压机构以高压油气混合物为动力,在整个工作行程中支撑力是恒定的,并具有缓冲作用,这是优越于普通弹簧的最大特点,液压机构安装方便,使用安全无需保养;液压机构对升降机构起到支撑和驱动作用,当升降机构上升或下降到合适位置时,液压机构能够将升降机构固定住,避免压紧机构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与步骤B之间还设置有步骤A1,步骤A1如下:在所述连接杆上安装转向机构,且转向机构能够固定在连接杆上,转向机构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转向装置或机构,例如万向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