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重墙洞口加固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7381.0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9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叶香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香竹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重墙 洞口 加固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重墙洞口加固施工方法,适用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承重墙进行开洞会造成受力上失衡,一方面由于洞口上方的荷载需要承载,如果结构不合理重则会造成砖墙坍塌,轻则在洞口周围出现裂缝。传统采用水平混凝土过梁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常常出现洞口边部出现八字裂缝或者竖向裂缝。另一方面会由于应力重分布在承重墙洞口上方的砖墙出现高应力区,如果没有技术措施承重墙洞口上方的砖墙会出现不规则裂缝。另外,承重墙洞口边部的砖墙会出现局部承压,如果不引起高度的重视会酿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承重墙洞口加固施工方法,解决传统加固方法安全性能不好的问题。
由于拱形梁结构在受力时比较合理,能将拱形梁上方的荷载进行合理传递,故本发明在承重墙洞口顶部设置拱形梁,拱形梁高度为350~600mm,拱形梁宽度与砖墙宽度相同,拱形梁两端设置拱形梁支墩,拱形梁支墩高度为350~600mm,拱形梁下部设置拱形梁预应力筋,拱形梁预应力筋直径为18~25mm,拱形梁预应力筋穿过拱形梁支墩一直通到构造柱,拱形梁预应力筋预应力张拉后通过锚具固定在构造柱,拱形梁上部设置拱形梁非预应力筋,拱形梁非预应力筋直径为18~25mm,拱形梁非预应力筋伸入拱形梁支墩。拱形梁支墩部位砖墙两侧设置加固钢板,加固钢板厚度为12~15mm,加固钢板对拱形梁支墩下面局部砖墙进行加固,加固钢板加固范围延伸至洞口以下0.5~0.7m,加固钢板通过对拉螺栓进行固定,对拉螺栓直径为16~18mm,对拉螺栓设置间距为350~450mm。加固钢板的设置有效避免了拱形梁支墩部位的局部承压破坏。
由于拱形梁上方的砖墙形成应力集中容易出现开裂,必须对拱形梁上方的砖墙进行加固。根据计算机仿真分析,拱形梁上方会形成弧形应力集中区,根据应力分布特点,拱形梁上方设置承重墙预应力筋,承重墙预应力筋直径为12~16mm,砖墙预应力筋初布置时为水平,砖墙预应力筋在水平时的竖向间距为200~250mm,砖墙预应力筋在水平时的位置尽可能地设置在砖墙灰缝位置,砖墙预应力筋经预应力张拉后形成折线。根据应力特点布置六排砖墙预应力筋或者四排砖墙预应力筋,第一排砖墙预应力筋和第二排砖墙预应力筋齐平,第三排砖墙预应力筋和第四排砖墙预应力筋相对于第二排砖墙预应力筋缩进,缩进长度为40~60mm,第五排砖墙预应力筋和第六排砖墙预应力筋相对于第四排砖墙预应力筋缩进,缩进长度为40~60mm;第一排砖墙预应力筋离拱形梁竖向距离为50~70mm。砖墙预应力筋两端设置墙孔,墙孔宽度、长度、高度与承重墙宽度相同,墙孔内放置钢垫板,砖墙预应力筋与钢垫板进行焊接,在墙孔内填塞强度为C30或者以上的混凝土。砖墙预应力筋划分为若干个张拉单元,每个张拉单元长度为1.5~2m,张拉单元两端焊接支撑筋,砖墙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用拉筋固定。
施工步骤包括:
(1)设置楼板支撑,将承重墙荷载卸掉。
(2)用切割机开设承重墙洞口,承重墙设置凹槽使拱形梁预应力筋穿过凹槽通至构造柱,绑扎拱形梁钢筋,支设拱形梁模板及拱形梁支墩模板,拱形梁侧模板设置混凝土浇筑孔,混凝土浇筑孔直径为80~120mm,混凝土浇筑孔设置间距为2~3m。
(3)用切割机开设砖墙预应力筋两端的墙孔,墙孔内放置钢垫板,将砖墙预应力筋焊接在钢垫板,砖墙预应力筋固定完毕后浇筑混凝土。
(4)根据张拉单元将支撑筋焊接在砖墙预应力筋。
(5)拱形梁混凝土和拱形梁支墩混凝土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塌落度为8~10mm,泵送商品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浇筑孔进入并浇筑。
(6)进行拱形梁预应力筋的张拉,张拉工艺如下:将拱形梁预应力筋初张拉至10%的控制张拉应力,持荷3min建立初始应力,再张拉至控制张拉应力,持荷5min建立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将拱形梁预应力筋通过锚具固定在构造柱。
(7)待砖墙预应力筋两端的墙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后进行砖墙预应力筋张拉,砖墙预应力筋张拉采用竖向张拉,竖向张拉完毕后用拉筋焊接固定。
本发明力学性能好,操作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承重墙洞口加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拱形梁,2、拱形梁预应力筋,3、拱形梁非预应力筋,4、拱形梁支墩,5、锚具,6、加固钢板,7、对拉螺栓,8、构造柱,9、砖墙预应力筋,10、钢垫板,11混凝土,12、支撑筋,13、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香竹,未经叶香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7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