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芦笋高产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6385.7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9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黄玲;叶鹏盛;韦树谷;赖佳;代顺冬;张骞方;李琼英;曾华兰;何炼;华丽霞;蒋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10 | 分类号: | A01G2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5 | 代理人: | 高元吉;朱春野 |
地址: | 6103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笋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非全雄品种高产栽培方法,采用普通市售的常规芦笋非全雄品种种子,通过播种育苗、性别鉴定、隔离栽培和常规管理等步骤,即可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芦笋栽培领域,且特别地,涉及芦笋非全雄品种的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宿根性草本植物,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素有“蔬菜之王”的美誉。通过其种子播种种植,可以连续收获芦笋嫩茎10年以上。
现有规模化芦笋种植均采用种子栽培方式。目前,市售芦笋良种多为采用常规育种方式选育的两性品种,栽培过程中,群体内雌株和雄株混合分布,理论比列为1:1。花期时,群体内雌株受孕,消耗其植株内5%~7%的干物质用于果实发育。因此,常规栽培中,芦笋雌株产量低于雄株。
鉴于上述原因,科研人员致力于培育芦笋全雄品种,避免雌株的产生,以期提高整体产量和品质。然而,芦笋全雄育种须获得芦笋雄性系两性株和超雄株,而两性株在自然界中较少,其发育、结实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自交结实率较低,导致育种材料获取困难,且受遗传背景的限制较大,全雄育种技术尚不成熟,芦笋全雄种子品种稀少、售价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芦笋非全雄品种的高产栽培方法,采用普通市售的常规芦笋非全雄品种良种,通过播种育苗、性别鉴定、隔离栽培和常规管理等步骤,即可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对芦笋植株进行性别鉴定后,隔离栽培芦笋的雌株和雄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用芦笋常规非全雄品种良种,采用穴盘单粒播种;
步骤2:提取单株DNA,利用分子标记鉴定单株性别,分别标记雌、雄植株;
步骤3:将步骤2中标记的雌株和雄株分别移栽定植于间距为300~1000m的两处常规种植大棚中;
步骤4:常规栽培管理;
步骤5:花期阶段进一步确定雌、雄株,确保雌、雄株隔离栽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选用芦笋常规非全雄品种,采用营养钵单粒播种;
步骤b:花期阶段,每天根据花器差异对植株进行性别鉴定后,标记雌、雄株;
步骤c:将步骤b中标记的雌株和雄株分别移栽定植于具有屏障隔离的独立地块中;
步骤d:进行常规栽培管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中,所述鉴定单株性别的方法为:
(1)采用植株幼嫩的叶子提取单株DNA,根据分子标记检测结果;
或者,(2)根据植株开花时的花器形态差异鉴定雌株和雄株,雌、雄株花器差异在于:芦笋雌株花器雌蕊正常,有健全的子房和柱头,雄蕊一律高度退化;雄株花器雄蕊健全,雌蕊退化程度高,子房很小,无柱头(图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中,提取单株DNA的操作在移栽前20天进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中,所述鉴定单株性别方法(1)采用的分子标记物为Asp1-T7sp。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中,植株一直生长于营养钵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中,育苗45天后,开始追施叶面肥;育苗4个月后,适当控制水肥,促进开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63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