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旁路接触器的检测控制电路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4815.1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1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亮;乔光尧;龙云波;邓占锋;陈明庆;曾洪涛;康伟;蔡博;雷晰;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旁路 接触器 检测 控制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旁路接触器的检测控制电路和方法,检测控制包括三相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中反并联晶闸管两端的电压,并根据反并联晶闸管两端的电压生成电平信号;逻辑判断电路,用于对电平信号进行逻辑判断;执行电路,用于根据逻辑判断电路输出的信号驱动继电器触点,以实现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中旁路接触器的互锁或解锁。本发明所用电子元件均为普通元件,因此实施后装置成本无明显提升,保证了装置的应用前景;且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旁路接触器的检测控制电路,避免了控制系统频繁对晶闸管导通状态的监测,大大减小了数据处理量,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锁电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旁路接触器的检测控制电路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串联在配电网线路和负荷之间,补偿配电网线路由于线路本身较长或分布式能源接入引起的电压降落,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负荷的供电质量。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通过多抽头的并联变压器将自身的工作电压从高压侧降至低压侧,通过反并联晶闸管控制并联变压器分接头的投切,在保证补偿精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负载电压的分级补偿,提高了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的动态响应性能。并通过并联和串联变压器降低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自身的工作电压,解决了电力电子器件耐受电压的限制问题,避免了电力电子器件通过器件串联来承受高电压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降低了装置自身的制造成本,增强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此外,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通过串联变压器直接输出电压实现对负载电压的补偿,其补偿方式更为直接,与并联无功补偿相比效果也更加明显。
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的主接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的PT1a、PT1b、PT1c分别为A、B、C相电压互感器,分别用于采集A、B、C相的系统侧电压;CT1a、CT1b、CT1c分别为A、B、C相电流互感器,分别用于采集串联变压器A、B、C相副边的电流;Qfa、Qfb、Qfc为旁路开关,T1a、T1b、T1c分别为A、B、C相串联变压器,T2a、T2b、T2c分别为A、B、C相副边多绕组并联变压器,SCRa、SCRb、SCRc分别为A、B、C相晶闸管投切单元,各相晶闸管投切单元结构图如图2所示,均包括三组内含两个反并联晶闸管的晶闸管模块;每个晶闸管模块一端与副边多绕组变压器的一个副边抽头相连接,另一端与晶闸管投切单元内的其余两个晶闸管模块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公共连接端,并与串联变压器副边绕组一端相连接。当配电网线路电压降低至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的补偿启动限值时,电压智能分级补偿装置控制串联变压器T1a、T1b、T1c各自二次侧的旁路开关Qfa、Qfb、Qfc断开,之后通过控制SCRa、SCRb、SCRc中反并联晶闸管的导通或关断,选取接入补偿回路的并联变压器T2a、T2b、T2c各自的副边抽头,分别输出抽头对应的电压,经过串联变压器T1a、T1b、T1c叠加到配电网线路中,通过电压的同相补偿,使负荷侧电压保持在符合供电标准的范围内,确保负荷正常运行。当配电网线路电压恢复正常后,闭锁SCRa、SCRb、SCRc中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待反并联晶闸管完全关断后将旁路开关Qfa、Qfb、Qfc闭合,使串联变压器副边绕组短接,以减小串联变压器T1a、T1b、T1c的阻抗在配电网线路中所产生的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48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