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泛碱墙面用保温节能板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3714.2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茅林 |
主分类号: | C04B26/04 | 分类号: | C04B26/04;C04B26/12;C04B26/06;C04B1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泛碱 墙面 保温 节能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泛碱墙面用保温节能板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行业,建筑物的墙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易出现泛碱的现象,泛碱是指一般家庭建筑或工程建筑使用的硅酸盐混凝土,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墙面会出现盐霜似的晶体。毛坯房会直接析出,装潢过的,涂料油漆等会鼓起、起皮、脱落。长年不褪,严重影响外观,此种现象称为"泛碱"现象,同时目前墙面还不具有防火性和节能保温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的解决墙面泛碱的现象,同时使墙面具有防火、保温的保温节能板,其制备方法简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不泛碱墙面用保温节能板,按原料总重量的百分含量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玻化微珠73-76%,水溶性粘接剂18-30%,憎水剂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保温节能板材可有效的解决墙面泛碱的现象,同时具有防火、保温功能,其制备方法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溶性粘接剂为萜烯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憎水剂为硅系憎水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所述玻化微珠粒径为100-200目。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泛碱墙面用保温节能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玻化微珠、水溶性粘接剂和憎水剂加入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B、将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物加入模具中,通过液压机压制成型得到板材;
C、将步骤B中得到的板材通过微波烘干固化,得到保温节能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在步骤A中,所述搅拌机转速为800-1000rpm,混合时间控制在3-5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在步骤B中,所述板材厚度为20-45mm,所述液压机的压力为40-60T。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在步骤C中,所述微波功率为250-300kw,固化时间控制在10-15min。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A、将玻化微珠73kg,粒径为100目,水溶性萜烯树脂粘接剂18kg,有机硅憎水剂3kg加入转速为800rpm搅拌机中,混合3min,得到混合物;
B、将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物加入模具中,通过压力为40T液压机压制成型得到20mm板材;
C、将步骤B中得到的板材通过功率为250kw微波烘干固化10min,得到保温节能板。
实施例2
A、将玻化微珠75kg,粒径为150目,水溶性酚醛树脂粘接剂25kg,有机硅憎水剂4kg加入转速为900rpm搅拌机中,混合4min,得到混合物;
B、将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物加入模具中,通过压力为50T液压机压制成型得到30mm板材;
C、将步骤B中得到的板材通过功率为280kw微波烘干固化13min,得到保温节能板。
实施例3
A、将玻化微珠76kg,粒径为200目,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粘接剂30kg,有机硅憎水剂5kg加入转速为1000rpm搅拌机中,混合5min,得到混合物;
B、将步骤A中得到的混合物加入模具中,通过压力为60T液压机压制成型得到45mm板材;
C、将步骤B中得到的板材通过功率为300kw微波烘干固化15min,得到保温节能板。
1、性能检测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保温节能板,进行性能检测,其检测结果如下表一:
表一
上述检测按照DBJ150/T-209-2014《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板建筑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其检测结果符合规定之技术要求,其本发明产品通过碾碎溶解,并用pH测试仪检测,呈中性,其有效的解决墙面泛碱的现象,对墙面泛碱实施有效的防护,消除墙面泛碱的隐患,同时本发明工艺生产得到的保温节能板达到国家A级防火标准以及符合保温节能的各项指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茅林,未经杨茅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3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