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配件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1640.9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7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友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06 | 分类号: | B21D28/06;B21D28/04;B21D43/12;B21D45/04;B21D4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地址: | 40276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配件 冲压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配件冲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冲压模具,包括机架、冲头、底座和下模具、传送网带、移动杆、收集箱、支撑块和负压机;下模具上设有凹槽,支撑块和负压机设置于凹槽内,支撑块下端面固定有压簧,压簧自由端固定于凹槽底部,在压簧自然伸缩状态下,支撑块上端面与下模具上表面齐平;传送网带水平设置于机架上且与下模具上表面齐平;移动杆与机架铰接,移动杆一端与冲头铰接,移动杆另一端固定有弯钩。采用本技术方案时,促使钢板自动等距离移动,完成冲压后通过压簧和支撑块将汽车配件自动复位至钢板冲压孔内,再与传送网带、移动杆和冲头配合,实现汽车配件的自动收集,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一般为冲压成型,为方便理解,下文称汽车配件为工件。传统冲压是将单片钢板放到下模具上,上模具对钢板进行冲压后将钢板移开,再人工收集冲压好的工件。但是这种冲压程序繁琐,效率较低,而且工件位于上模具下方,人工取件较危险。为了提高效率,现在通常是人工推动钢板移动,即每冲压一次后人工向前推动钢板移动一段距离后再次冲压。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冲压效率,但是增加了取件难度,同时冲压过程中钢板会抖动,冲压后的工件不标准,而且人工不能保证钢板每次移动的距离一样,若移动距离太小,冲压后的工件不完整,会增加废品率;若移动距离太大,就不能好好利用钢板,造成原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过程中自动移动钢板且自动对汽车配进行收集的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配件冲压模具,包括机架、压力机、底座和下模具;所述压力机固定于机架上,压力机包括冲头;所述下模具固定于底座上,下模具上设有凹槽且位于冲头下方;还包括传送网带、移动杆、收集箱、支撑块和负压机;所述负压机和支撑块设置于凹槽内,支撑块下端面固定有压簧,压簧自由端固定于凹槽底部,在压簧自然伸缩状态下,支撑块上端面与下模具上表面齐平;所述传送网带水平设置于机架上且与下模具上表面齐平;所述移动杆中部设有行程孔,移动杆与机架铰接于形成孔处;移动杆一端与冲头铰接,移动杆另一端固定有弯钩;所述收集箱设置于底座上且位于钢板下方。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将钢板放置于传送网带上,使钢板一端位于冲头下方。启动负压机,冲头向下运动,同时启动压力机,凹槽与钢板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产生负压,将钢板紧紧吸附于下模具上;由于移动杆中部与机架铰接,移动杆一端与冲头铰接,所以冲头向下运动带动移动杆固定有弯钩一端上扬。当冲头继续向下运动并与钢板接触后,冲头与下模具凹槽配合冲压出工件,钢板上留下冲压孔;冲压时钢板在冲压孔处残留的废屑在负压机产生的负压作用下进入凹槽内。冲压过程中支撑块在冲头作用下向下移动,冲压后的工件落到支撑块上。冲压完成后,同时关闭压力机和负压机,冲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支撑块在压簧的作用下也向上运动,使冲压后的工件复位至钢板的冲压孔内。在冲头继续上升的过程中,移动杆固定有弯钩一端向下运动,当弯钩挂住传送网带时,移动杆带动传送网带移动,从而带动钢板移动;钢板移动过程中钢板上的冲压孔带动工件移动,当工件完全脱离下模具支撑后,工件掉入收集箱内。压力机停止后,钢板上下一个需要冲压的位置位于冲头下方。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传送网带、移动杆、冲头、下模具和凹槽的配合使用,传送网带在无其他外力的情况下通过冲头和移动杆配合实现滚动,促使钢板自动等距离移动,从而完成冲压,冲压速度快的同时节约了原材料;同时通过与负压机、压簧和支撑块配合使用,提高了钢板冲压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冲压后工件的质量,也对钢板冲压孔处的废屑进行了收集,确保工件可以顺利复位至冲压孔内;再通过与传送网带、移动杆和冲头配合,利用钢板自身的移动实现工件的自动收集,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网带上设有导向轮。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导向轮,确保钢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友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友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1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