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水管网的优化调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1533.6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3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佑仲;吴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优化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7/07 | 分类号: | E03B7/07;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东区***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水 管网 优化 调度 系统 | ||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供水管网的优化调度系统,其包含有一供水管网,具有至少一进水管线;以及多个储水设备,通过至少一进水管线连接供水管网,其中于进水管线或多个储水设备安装有一进水信号检测装置,且进水信号检测装置连接一进水时序预测模块以及一进水时序运算模块,进水时序预测模块根据所接收的一进水时序信息,建立一进水时序预测信息,并由进水时序运算模块重新规划进水管线的进水时序,使供水时段内供水管网的流量及压力波动低于进水时序运算模块规划前。本发明让规划后的供水管网的压力、流量趋近于平缓、稳定的状态,减少管线中压力突然的变化,以有效减少管线的漏水率及爆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供水管网的优化调度系统,尤其指一种通过检测储水设备进水时序信息或检测储水设备出水时序信息,分析储水设备进水时序预测信息,再以优化演算法重新规划进水管线的进水时序,使供水时段内供水管网的流量及压力波动低于进水时序运算模块规划前。
背景技术
按,21世纪都市发展,市区人口密度愈来愈高。大楼中通常有上百户一同居住,并由供水管网先将自来水输送至储水设备,再提供用户使用;由于都市规划将同质性高的大楼集中在特定区域,因此大楼中的居民生活起居习惯类似,而且用水习惯也十分相近,导致大楼用水集中在某些特定时段。势必造成不同大楼间,在某些特定时段同时从管网进水。此一现象是管网供水流量及水压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全球供水行业普遍采用分区计量技术,寻找管网漏水点,而实施分区计量必须封闭管网中计量区域的多数进水管线,只留下一个装置水表的进水管线。此一管网计量区域的切割封闭,由于只剩一条进水管线提供用户用水,势必造成上述管网流量及水压更大幅的波动。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104929191“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方法”即提供一种避免管网漏水的措施,通过关闭边界阀门的方式将每个压力调控区内的供水管网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计量区,每个独立计量区仅留一至两个入口与外界供水管网连通,每个独立计量区的规模范围为2000~8000个用水户,根据压力调控区的压力最不利点的压力数据,计算压力调控区的压力最不利点的压力与管网最低压力要求的差值,然后根据该差值调节水厂出水压力。此专利前案主要是从供水方面调节水厂出水压力,来保障最不利点的最低供水压力;若只是以最不利点(低水压点)作为调控的目标,势必造成计量区的高水压点,水压更加升高,甚至造成爆管。这种顾此失彼的控制方式,只有改采调整用户进水模式的需求方调度方式,才能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这亦是发明人所思及的方向。
发明内容
今,发明人即是鉴于上述现有的供水系统于实际实施使用时仍具有多处缺失,于是乃一本孜孜不倦的精神,并通过其丰富专业知识及多年的实务经验所辅佐,而加以改善,并据此研创出本发明。
本发明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供水管网的优化调度系统,其主要通过调整供水管网内各大楼储水设备的进水时序,避免同时间有多栋大楼同时进水,因而造成流量及压力大幅波动,进而达到稳定供水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发明为一种供水管网的优化调度系统,其包含有一供水管网,具有至少一进水管线;以及多个储水设备,通过至少一进水管线连接供水管网,多个储水设备与供水管网间又设置有一阀门;其中于至少一进水管线或多个储水设备安装有一进水信号检测装置;每一储水设备具有至少一进水端连接至少一进水管线,以及至少一出水端连接至少一用水设备;且进水信号检测装置连接一进水时序预测模块以及一进水时序运算模块,进水时序预测模块根据所接收进水信号检测装置所检测到至少一进水管线或多个储水设备的一进水时序信息,建立一进水时序预测信息,并由进水时序运算模块再根据进水时序预测信息重新规划至少一进水管线的进水时序,使供水时段内供水管网的流量及压力波动低于进水时序运算模块规划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优化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优化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1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