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真空接触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7967.3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1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武;刘德刚;杜元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6 | 分类号: | 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41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真空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的嵌入式真空接触器。
背景技术
高压真空接触器是一种高压线路用控制开关,用来控制高压电机、变压器等用电设备,随着产品升级及模块化的需求,电工领域方面追求向小体积、模块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常用的高压真空接触器作为一个基础器件应用广泛。
但在35kV高压真空接触器领域使用中不足之处在于体积较大,尤其是使用在箱式控制柜内,为保证高压侧对地耐压的安全可靠,需要对箱式控制柜的设计会增加更大的体积,特别是在高度方向的尺寸会加大,或者会增加现场安装对绝缘处理的难度,并且长时间工作后会因绝缘层的老化导致绝缘水平降低,不能够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真空接触器有JCZ2-6,JCZ5-12,中国专利有专利号为ZL 200520044269.6的高压真空接触器,它们的特点是通过四块绝缘板拼装成一个绝缘盒,将高压部分、低压部分和驱动件置于其中,未设扩展组合电器的接口;超程调节采用常规的螺纹连接方式,并设计一球形零件解决灭弧室的导向问题。这类接触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积大,性能不可靠。
将真空接触器嵌入到高压整机中,可实现使整个高压整机的体积变小,但是目前将高压接触器嵌入到高压整机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高压接触器体积较大,不能满足嵌入式的要求。
(2)高压接触器是用低压控制高压回路的器件,在一个完全高压的环境中不能完全实现高低压的隔离;
(3)如果控制电出线意外断电,一次回路要保持合闸的功能,在高压环境实现不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真空接触器嵌入到高压整机时,真空接触器体积较大不易嵌入、高低压不能完全隔离的问题,提供一种嵌入式真空接触器,此真空接触器体积小、有效隔离了低压控制电与高压电环境、易于保持合闸状态从而防止控制电掉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嵌入式高压接触器,包括真空泡和电磁机构,所述真空泡上端连接上软连接,真空泡安装在真空泡安装架上;所述电磁机构包括绝缘线圈和设置在绝缘线圈孔内永磁铁、动芯和动杆,所述动杆穿过动芯及永磁铁,动杆通过下软连接使其与真空泡的下端连接;动芯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分闸弹簧和合闸弹簧,所述分闸弹簧和合闸弹簧均套在动杆上;所述绝缘线圈外部设置外磁钢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绝缘线圈是由低压线用环氧树脂浇筑而成的浇筑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浇筑体引出的线为高压电缆,所述高压电缆接低压控制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合闸弹簧穿在分闸弹簧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动杆中部用螺栓限位至外磁钢壳上端,动杆下端用螺栓锁住在动芯的下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永磁铁和分闸弹簧之间设置减震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电磁机构与真空泡安装架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嵌入式高压接触器,有益效果在于:(1)电磁机构和真空泡直接连接,没有绝缘物体分隔,减少了真空接触器体积;(2)线圈用环氧树脂浇注,出线为高压电缆连接控制电,隔离了低压控制电与高压电环境;(3)合闸之后靠永磁铁来吸住动芯,保持合闸状态,以防控制电掉电;(4)电磁机构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嵌入式高压接触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嵌入式高压接触器的电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中1.上软连接,2.真空泡,3.真空泡安装架,4.下软连接,5.电磁机构,51.外磁钢壳,52.绝缘线圈,53.动芯,54.永磁铁,55.减震垫,56.分闸弹簧,57.合闸弹簧,58.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嵌入式高压接触器,包括真空泡2和电磁机构5,所述真空泡2上端连接上软连接1,真空泡2安装在真空泡安装架3上,电磁机构与真空泡安装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7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