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5100.4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5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沈涛;李晓军;姚俊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59 | 分类号: | G01N21/59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戈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中 红外 干扰 烟幕 透过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测量装置及方法。该红外透过率测量装置包括:真空罐体、真空发烟腔、管道、真空泵、过滤器和玻璃纤维滤膜;所述真空发烟腔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罐体的外侧表面,所述真空发烟腔与所述真空罐体连通,所述玻璃纤维滤膜设置于所述真空发烟腔与所述真空罐体的连接处;所述真空罐体和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管道相连,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管道与所述真空泵的连接处;所述真空泵用于调节所述真空罐体中的真空度;在所述真空发烟腔内设置有点火装置,用于点燃红外干扰烟幕发烟剂从而产生红外干扰烟幕。本发明公开的红外透过率测量装置及方法可以针对特定粒度区间的红外干扰烟幕进行红外透过率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干扰烟幕效果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干扰烟幕在大气层主战场上是重要的隐身干扰手段。同样地,红外干扰烟幕也可用于外层空间战场目标红外隐身干扰,即在目标与来袭导弹或观瞄探测光路上抛撒红外干扰材料形成红外干扰烟幕,利用红外干扰对目标红外辐射的消光作用而达到红外隐身干扰目的。外层空间为真空微重力环境,没有空气,红外干扰烟幕作为红外干扰材料形成的“干扰云团”不再是大气层中所言的分散介质为空气、分散相为干扰材料的“气溶胶”的物质,而是一种“多粒子悬浮体系”,因此需要对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进行测试,以便为红外干扰材料的研制与有效性分析提供依据。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测试可在自然真空环境和人工真空环境中完成,但采用自然真空手段进行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红外透过率测试需将红外干扰材料散布于地球大气层中上部或外层空间中,具有实验费用昂贵、实验次数有限、实验设备的使用受到限制等诸多问题,适用性不足。
为了更便于进行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测试,研发人员转向通过制造人工真空环境来完成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测试。陈宁等人提出一种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的测试装置,包括真空模拟系统、光谱辐射计和计算机处理系统三大部分,其中真空模拟系统由真空罐、真空泵及真空表组成,然而该装置无法实现针对特定粒度区间的红外干扰烟幕进行红外透过率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测量装置及方法,可以针对特定粒度区间的红外干扰烟幕进行红外透过率的测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真空中红外干扰烟幕的红外透过率测量装置,包括:真空罐体、真空发烟腔、管道、真空泵、过滤器和玻璃纤维滤膜;
所述真空发烟腔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罐体的外侧表面,所述真空发烟腔与所述真空罐体连通,所述玻璃纤维滤膜设置于所述真空发烟腔与所述真空罐体的连接处;所述真空罐体和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管道相连,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管道与所述真空泵的连接处;所述真空泵用于调节所述真空罐体中的真空度;
在所述真空发烟腔内设置有点火装置,用于点燃红外干扰烟幕发烟剂从而产生红外干扰烟幕。
可选的,所述点火装置为激光点火装置。
可选的,所述真空罐体的中下部设置有真空度测量口,真空表通过所述真空度测量口测量所述真空罐体的真空度。
可选的,在所述真空发烟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燃料取放口,所述红外干扰烟幕发烟剂通过燃料取放口投放到所述真空发烟腔中。
可选的,在所述真空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光照灯,所述光照灯用于提供照明。
可选的,在所述真空罐体的下部设置有排气口,在所述真空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可选的,在所述真空罐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观察窗组;每个所述观察窗组包括两个观察窗,每个所述观察窗组中的所述两个观察窗以所述真空罐体的竖直中心线为轴呈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51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