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仿真为基础的产品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5082.X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1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礼;江丙云;闫长飞;王现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澎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真 基础 产品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产品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仿真为基础的产品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医疗、工业等领域的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产品的更换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的研发周期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
产品的研发成型需要经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三个大阶段,但是设计人员的设计不一定可行,往往需要通过实际试模的方式来完成,这就导致研发周期长,资源消耗过多等一系列的问题,另外行业间没有交流的平台和设计的规范,容易造成关键技术的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仿真为基础的产品设计方法,设计更加标准化和简易化,避免关键技术丢失,降低研发周期,节约成本,简易快速的进行设计生产,确保企业的竞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仿真为基础的产品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平台:建立以仿真为基础的知识驱动平台;
S2、目标认定: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MOLDFLOW(成型仿真)分析对产品形状及成型条件进行评估,建立相关规范;
S3、数据获取:收集实际产品特征和生产工艺与分析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初始化所述知识驱动平台,输入基础的标准和规范;
S4、优化数据: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评估技术要求并确认实施方法,通过实际产品特征和生产工艺与分析的数据进行对比提炼,优化设计,确认最佳的生产工艺;
S5、成果转换:将最佳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通过所述知识驱动平台转换为产品/模具的设计规范和成型规范,实现产品设计和成型的自动化;
S6、交互共享:通过所述知识驱动平台,客户动态交互经验,同步更新规范,以确保全球同步使用统一的设计和制造标准。
进一步的说,所述步骤S4中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可借助产品工艺数据库、实际注塑外观缺陷数据库完成优化。
进一步的说,所述步骤S4中优化设计是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建立局部的优化设计。
进一步的说,所述步骤S4中确认的最佳生产工艺通过MOLDFLOW进行分析。
进一步的说,所述MOLDFLOW分析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产品特性或比较大的风险问题,自动调整优先级记录于所述知识驱动平台。
进一步的说,所述步骤S3中实际生产工艺与分析的数据的对比是通过成型过程曲线的正态分布及生产趋势进行的对比。
进一步的说,所述成型条件包括成型温度、成型时间、保压压力、进胶点的位置及数量、射出速度和锁模压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一、本发明对产品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客户自身的要求,使产品设计更加标准化和简易化;
二、本发明通过成型仿真分析实现注塑工艺理论到实际的快速、准确转换,转换效率高,同时实现多方面智慧化、标准化的转换;
三、本发明将实际产品特征和生产工艺与分析的数据进行对比,总结差异规律、提高仿真准确度,为后续开发同类产品或复制模具提供数据支持,避免关键技术丢失,降低研发周期,节约成本;
四、本发明通过知识驱动平台,实现行业技术的共享和交流,对足够多的产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持续改善提高工程产品的质量,简易快速的进行设计生产,确保企业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浇口附近温度随注塑次数变化的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浇口附近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以仿真为基础的产品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平台:建立以仿真为基础的知识驱动平台;
S2、目标认定: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MOLDFLOW分析对产品形状及成型条件进行评估,建立相关规范;
S3、数据获取:收集实际产品特征和生产工艺与分析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初始化所述知识驱动平台,输入基础的标准和规范;
S4、优化数据: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评估技术要求并确认实施方法,通过实际产品特征和生产工艺与分析的数据进行对比提炼,优化设计,确认最佳的生产工艺;
S5、成果转换:将最佳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通过所述知识驱动平台转换为产品/模具的设计规范和成型规范,实现产品设计和成型的自动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澎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澎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50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