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4730.X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房采杏;梁仕华;曾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44;E02D27/12;E02D5/74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杜鹏飞;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基坑 地形 建筑物 支护 结构 及其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坑左侧的建筑物,所述建筑物设置在地上,以及位于该建筑物下方且设置在地下的混凝土底板、承台、桩基础、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冠梁、金属盖板、第一锚索锚头、第二锚索锚头和支护桩,其中,所述混凝土底板与所述建筑物相连接,所述桩基础通过所述承台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相连接,所述承台和桩基础设有多个,共同支撑混凝土底板以及位于混凝土底板上的建筑物;
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设有套管,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右侧设有冠梁,所述金属盖板设置在混凝土底板和冠梁之间,所述金属盖板内中空且填充弹性材料;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从混凝土底板的左右两端伸出,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与设置在混凝土底板左侧的第一锚索锚头相连接,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分别穿过金属盖板和冠梁,并与设置在冠梁右侧的第二锚索锚头相连接,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通过所述第一锚索锚头和第二锚索锚头拉紧固定;所述支护桩设置在所述冠梁的下方,所述支护桩与所述冠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护桩底部的直径大于支护桩其他部分的直径,形成底部扩大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表面覆盖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由沥青麻丝混合物制成。
5.一种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在基坑左侧的建筑物施工时,首先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混凝土底板的位置,以及混凝土底板右侧支护桩的桩位;
步骤二,支护桩的桩身分段挖土,并分段构筑护壁,直至完成支护桩的设计深度,当挖到支护桩桩身底端时,将底端挖土扩宽,使其直径大于桩身其他部分的直径,形成支护桩底端扩大头;清底验收,检验支护桩的桩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将钢筋笼吊放入挖好的坑内,对坑内浇灌混凝土;
步骤三,支护桩的上方设置冠梁,冠梁内预埋用于放置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套管;在混凝土底板处预埋用于放置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套管;将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置于混凝土底板和冠梁的套管内;支护桩的顶部预留钢筋,将此钢筋设置在冠梁内,对冠梁浇筑混凝土,使冠梁和支护桩固定连接;对混凝土底板浇筑混凝土;
步骤四,将混凝土底板与冠梁之间用沥青麻丝混合物填充,并在沥青麻丝混合物外设置金属盖板以隔离四周的土体;
步骤五,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使其张拉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通过设置在混凝土底板左侧的第一锚索锚头和设置在冠梁右侧的第二锚索锚头进行张拉锁定,完成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张拉;
步骤六,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修建建筑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分段挖土的间隔为每段向下挖土1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47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管桩施工用垂直导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装配式基坑支护的注浆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