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堆肥方法及使用其的乡镇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2107.0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7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龚小梅;王砚;李彬;曹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C05F17/50;C05F17/05;C05F17/80;C05G3/00;C10L5/44;C10L5/4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朱培祺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两江新区黄***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堆肥 方法 使用 乡镇 分类 处理 | ||
一种餐厨垃圾堆肥方法及使用其的乡镇垃圾分类处理方法,该方法中,将乡镇垃圾分为餐厨垃圾和燃料垃圾,并根据垃圾的特性,将餐厨垃圾用于制作肥料,可燃烧垃圾制成RDF燃料;其中,将餐厨垃圾制作肥料的步骤包括,将垃圾经过好氧式一次发酵,之后调整了一次发酵产物,在一次发酵产物中植入蚯蚓进行二次发酵;通过二次发酵之后,餐厨垃圾快速腐熟;成RDF燃料生产工艺中,使用了干湿分离、自然风干、掺加干生物质的方法对垃圾进行处理,降低了能耗。本方案提出的垃圾堆肥方法及使用其的乡镇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充分地利用了垃圾,将垃圾变成有用的肥料,相比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本方案垃圾堆肥周期短、肥效好,垃圾制备燃料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乡镇垃圾分类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餐厨垃圾堆肥方法及使用其的乡镇垃圾分类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目前垃圾分类的方法较为复杂,多以垃圾分类为主,即: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但是乡镇垃圾组分不同于城镇垃圾,乡镇垃圾的可回收物如塑料瓶极少,多被拾荒人员拣出,且复杂的分类方式乡镇居民难以接受和实施。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中,将有机垃圾用于堆肥,能够燃烧的垃圾用于制作RDF燃料,都是常用的方式;目前使用的堆肥方式包括好氧堆肥、蚯蚓堆肥等堆肥方式,但是好氧堆肥肥效差,氯离子浓度过高,蚯蚓堆肥是利用蚯蚓对有机物进行吞食分解,形成有机肥,肥效好但是占地面积大,时间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餐厨垃圾堆肥方法,将乡镇垃圾中分类出的餐厨垃圾进行堆肥,相对于目前的好氧式堆肥,本方案制成的肥料周期短、肥效更佳。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使用上述餐厨垃圾堆肥方法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将乡镇垃圾中分类出来的能够燃烧的干垃圾制成RDF燃料。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餐厨垃圾堆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垃圾的预处理:把收集的餐厨垃圾粉碎,与粉碎的秸秆干重比1:1-2:1混合,含水率调整为50%-70%,碳氮比调整为20-30:1;
b、一次发酵:先在发酵槽底部铺设一层未碎秸秆,将a调整好的餐厨垃圾铺在秸秆上,最后在粉碎的餐厨垃圾上覆盖一层半腐熟垃圾;如此发酵使温度升高至50℃-60℃,维持4-6天,一次发酵完成,制得一次发酵产物;
c、二次发酵:将一次发酵产物有机肥的pH值调节为6.5-7.5,水分60-70%,碳氮比25-35,加入土壤和新鲜厨余垃圾,一次发酵物、土壤和新鲜厨余垃圾的质量比为:60-80:5-10:10-20;最后在混合物中均匀地植入蚯蚓;经过蚯蚓处理7-10天后,得到肥料和蚯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覆盖的半腐熟垃圾的组分含水量为38%-42%、pH值5.0-6.5、碳氮固相比为25-27:1;覆盖的半腐熟垃圾的厚度为1cm-2cm。
一种乡镇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垃圾的预处理:把收集的乡镇垃圾中的餐厨垃圾分离出来并进行粉碎,粉碎后再把含水率调整为40%-60%,碳氮比调整为20-30:1;
b、一次发酵:先在发酵槽底部铺设一层未碎秸秆,将a调整好的餐厨垃圾铺在秸秆上,最后在粉碎的餐厨垃圾上覆盖一层半腐熟垃圾;如此发酵使温度升高至50℃-60℃,维持4-6天,一次发酵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暄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2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