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簧圈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7788.1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0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宋睿;周国磊;戴志豪;王海兰;王鼎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张一军,涂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簧圈。
背景技术
血管瘤是血管异常改变造成的血管瘤样凸起,尤其是动脉瘤,当血管内血压突然升高,动脉瘤破裂出血,会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自1991年Guglielmi等首次报道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电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以来,随着材料及治疗设备的发展,弹簧圈的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在对现有金属制备的弹簧圈释放时,术中动脉瘤有破裂风险;填塞弹簧圈后过大的动脉瘤重力压迫易损伤周围神经和血管;此外,金属裸弹簧圈是目前主要栓塞动脉瘤弹簧圈的一种,但由于金属的生物学惰性,延迟了动脉瘤颈口内皮化和覆盖,有研究报道约25%采用金属裸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会再通,已有临床上表明弹簧圈的堆叠密度与长期封堵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关于促进血栓形成的生物活性弹簧圈以及使用复合聚合物涂层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金属制备的裸弹簧圈释放时,术中动脉瘤有破裂风险;填塞弹簧圈后过大的动脉瘤重力压迫易损伤周围神经和血管;采用现有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会再通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纤维束的弹簧圈,本发明的弹簧圈上的纤维束的位置和形态分布,使弹簧圈在释放时,在输送管中受到的摩擦力更低;同时,在弹簧圈轴向方向上,更容易传递推送力,而不会发生弹簧圈堆聚,从而降低了手术者的操作难度,也降低了动脉瘤破裂风险。另外,当弹簧圈布置在动脉瘤囊中时,弹簧圈近端的更长、更多的纤维束更易形成血栓,促进动脉瘤颈口处快速内皮化,缩短动脉瘤封堵时间,降低弹簧圈动脉瘤再通风险;同时,弹簧圈远端更短的、更少的纤维束能避免进一步增加动脉瘤的体积,进而避免动脉瘤体积增大对周围神经和血管造成的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弹簧圈,所述弹簧圈包括弹簧圈本体及固接于所述弹簧圈本体上的纤维束。
所述弹簧圈本体上固接纤维束,在弹簧圈释放时,能够降低弹簧圈受到的摩擦力,容易传递推送力,从而降低手术者的操作难度,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优选的,所述纤维束呈螺旋状排列于所述弹簧圈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纤维束包括一股或多股聚合物纤维,每股所述聚合物纤维的直径Φ均为0.005~0.050mm。
优选的,所述纤维束的长度L为0.05~20mm。
优选的,从所述弹簧圈的近端至远端,固接于所述弹簧圈本体上的纤维束的长度L逐渐变短。
优选的,从所述弹簧圈的近端至远端,所述弹簧圈本体分为等长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N段;
固接于所述第一段上的纤维束的长度均为L1,固接于所述第二段上的纤维束的长度均为L2,固接于所述第三段上的纤维束的长度均为L3……固接于所述第N段上的纤维束的长度均为LN;其中,
L1=2L2,L2=2L3,……LN-1=2LN。
优选的,从所述弹簧圈的近端至远端,固接于所述弹簧圈本体上的两相邻纤维束的头端的轴向距离D逐渐变大。
优选的,固接于所述弹簧圈本体上的两相邻纤维束的头端在所述弹簧圈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圆心角α为15~180°。
优选的,所述圆心角α为30°、45°、90°或135°。
当所述弹簧圈布置在动脉瘤囊中时,所述弹簧圈近端的更长、更多的纤维束更易形成血栓,促进动脉瘤颈口处快速内皮化,缩短动脉瘤封堵时间,降低弹簧圈动脉瘤再通风险;所述弹簧圈远端更短的、更少的纤维束能避免进一步增加动脉瘤的体积,进而避免动脉瘤体积增大对周围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纤维束的材料为摩擦系数低于0.35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或尼龙。
优选的,所述弹簧圈还包括固接于所述弹簧圈本体近端的解脱构件。
优选的,所述弹簧圈本体和所述解脱构件的材料均为生物相容性金属或合金。
优选的,所述弹簧圈本体和所述解脱构件的材料均为不锈钢、钛合金或铂合金。
优选的,所述解脱构件为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的一侧设有一个或多个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7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