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7136.8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1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汪仁磊;张小俊;陈兴耀;肖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7/027 | 分类号: | H04L7/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周乔;王君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业务 频率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业务频率信息Xn,第一业务频率信息Xn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一统计时长内发送的n比特第一业务数据的数量,第一统计时长以第一设备的发送频率为基准;第一设备将第一业务频率信息Xn封装到第一S/T比特码块中,将第一S/T比特码块插入到第一业务数据的数据流中发送给第二设备。本申请的方法可以支持多个有业务频率透传需求的业务数据同时接入FlexE的链路,而不需要改动现有Flexe标准,由于Flexe中,每个有业务频率透传需求的业务本身都会在业务的数据流中插入填充码块进行速率匹配,本方法合理地利用分配给该业务带宽,不对其它业务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送网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光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OIF)在2016年4月发布的技术建议中提出了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FlexE)的概念,随后FlexE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FlexE为基础的承载网络,在应用中会接收各种类型的业务。其中一些业务有频率透传的需求,例如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业务和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业务等固定比特率(Constant BitRate,CBR) 业务。目前FlexE并不支持业务频率透传。尤其是多种业务都有频率透传的需求,而这几种业务的频率又不同源时,现有的设备难以实现透传业务频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和设备,能够支持多个有业务频率透传需求的业务数据同时接入FlexE的链路,而不需要改动现有Flexe标准。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业务频率信息 Xn,所述第一业务频率信息Xn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统计时长内发送的n比特第一业务数据的数量,所述第一统计时长以所述第一设备的发送频率为基准,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业务频率信息Xn封装到第一S/T比特码块中,将所述第一S/T比特码块插入到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数据流中发送给第二设备,其中,S和T为正整数。
第一方面的透传业务频率的方法,可以支持多个有业务频率透传需求的业务数据同时接入FlexE的链路,而不需要改动现有Flexe标准。由于Flexe中,每个有业务频率透传需求的业务本身都会在业务的数据流中插入填充码块进行速率匹配,第一方面的方法将第一业务频率信息插入到第一业务数据的数据流中,合理地利用分配给该业务带宽,不对其它业务造成影响。
应理解,n比特第一业务数据是统计第一业务数据时使用的单位
还应理解,第一统计时长可以是基于第一业务数据的速率确定的。如果第一业务数据的速率低于某一阈值,可以确定一个较长的第一统计时长,例如第一统计时长长于一个基本帧或者一个复帧的长度;如果第一业务数据的速率高于某一阈值,可以确定一个较短的第一统计时长,例如第一统计时长短于一个基本帧或者一个复帧的长度。
还应理解,S/T比特码块可以是64/66B码块或者8/10B码块等。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S/T比特码块为O码标识的S/T比特码块。在本实现方式中,以特殊的标识符标记封装有第一业务频率信息Xn的码块,方便下级设备识别并解析该S/T比特码块。
应理解,O码是指O code,其类型字段(type field)可以为0x4B。目前802.3已经标准化的O码使用0x0和0xF。目前OIF FlexE执行协议(Implementation Agreement,IA) 1.0定义的FlexE开销码块(overhead block)1的O码为0x5。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S/T比特码块中还封装有第一统计时长信息,所述第一统计时长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