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密油藏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6530.X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锐;吕成远;赵淑霞;伦增珉;崔茂蕾;王欣;刘学伟;王海涛;刘平;唐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密 油藏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油藏CO2吞吐有效作用半径的实验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CO2在饱和原油致密油藏中的扩散系数D;基于油藏模型实验,获取致密油藏的岩心100%CO2的浓度半径RCO2;基于油藏模型实验,确定焖井时间t与CO2吞吐有效作用半径Re的关系;基于已知的扩散系数D、100%CO2的浓度半径RCO2及焖井时间t与CO2吞吐有效作用半径Re的关系,并根据数值微分计算方法,获取CO2有效作用半径Re。其优点在于:研发一种致密裂缝性油藏CO2吞吐有效半径Re预测及实验方法,为致密油藏CO2吞吐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常规致密油藏开发实验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致密油藏CO2吞吐有效作用半径的实验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国家将透率为1×10-3μm2或3×10-3μm2作为致密油藏储层渗透率的上限,一般最大不超过5×10-3μm2。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均已成功开发致密油。由于致密油藏渗透率低、基质致密,致密油藏一般无自然产能,需要进行压裂改造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目前,致密油藏开发主要采取水平井分段压裂来进行,初期产量较高,稳产期短,递减率大,但致密油藏的采收率亟待提高。
由于水平井分段压裂后,基质与裂缝接触面积较大,CO2吞吐成为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首要选择。目前,美国Bakken致密油藏等进行了前期 CO2吞吐机理研究,表明致密油藏CO2吞吐具有较好效果。我国致密油藏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致密油藏开发过程的认识尚存在不清楚之处。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了小井组的CO2吞吐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致密油藏CO2吞吐效果的评价一般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手段来进行,对于吞吐参数的模拟,一般采用单因素分析或正交实验的方法来进行优化。通过上述研究发现CO2吞吐有效半径的预测能为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CO2吞吐设计提供基础参数,但是,对于CO2吞吐有效半径的预测,尚没有形成相应的方法。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致密油藏CO2吞吐有效作用半径的实验预测方法。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致密油藏CO2吞吐有效作用半径的实验预测方法及系统,研发一种致密裂缝性油藏CO2吞吐有效半径预测及实验方法,为致密油藏CO2吞吐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致密油藏CO2吞吐有效作用半径的实验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CO2在饱和原油致密油藏中的扩散系数D;
基于油藏模型实验,获取致密油藏的岩心100%CO2的浓度半径RCO2;
基于所述油藏模型实验,确定焖井时间t与CO2吞吐有效作用半径Re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65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