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加热防水垢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5281.2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明;钱志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明 |
主分类号: | F24H1/46 | 分类号: | F24H1/46;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加热 水垢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特别的,是一种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应用十分广泛,热水锅炉作为锅炉的一种也应用在各行各业,普通的热水锅炉在加热的过程中燃料加热位置和水接触的面积有限,只能加热底层水,上层水通过下层水传递热量达到加热目的,锅炉内部水受热不均匀,热传导的效率低下,导致大量热量的浪费;另一方面在加热过程中水中的钙镁离子会形成较难溶解的附着物,成为附着在锅炉内壁的水垢,不仅会腐蚀垢下金属,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降低锅炉使用寿命;而且水垢的导热性能很差,会降低锅炉的热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加热防水垢锅炉,该锅炉能够有效提高热传导效率减少热量的浪费,减少水垢的形成,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快速加热防水垢锅炉包括有燃烧室和热水室,所述热水室包括安装在下部的入水口和安装在上部的出水口;所述入水口连接一根竖直向上延伸入热水室的金属伸缩管;所述金属伸缩管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管、外管;所述伸缩管的上端设置有水轮,所述水轮可绕伸缩管轴线自由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热水室设置有两个以上匹配有电磁阀的所述入水口,各电磁阀轮流启闭;由此,可使各入水口上方的水轮轮流升降,而不至于上升到上极限位置后保持在稳定的高度,可使各水轮处于连续的升降运动状态中,可大幅提高水轮的搅拌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管轴向磁化;所述水轮为金属质,其叶片的外端形成金属尖锥;以使水轮在旋转过程,各叶片的两端形成电位差,从而在所述金属尖锥上聚集电荷,以利于杀灭水中细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锅炉的过程中,水流从入水口源源不断的穿过伸缩管,并向上推动所述水轮连续旋转,同时带动伸缩管向上伸长至极限位置;在水轮上升及旋转过程中,一方面使水轮从下至上连续搅动水体,使热水室中各区域的水体换热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钙镁离子附着物,由于水轮的连续搅动难以附着在热水室内壁,随水流经由出水口一起排出,从而不易结垢;本发明能有效节约热量,减少水垢的形成,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快速加热防水垢锅炉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快速加热防水垢锅炉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 本快速加热防水垢锅炉包括有燃烧室1和热水室2,所述热水室2包括安装在下部的入水口21和安装在上部的出水口22;所述入水口21连接一根竖直向上延伸入热水室2的金属伸缩管31;所述金属伸缩管31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管32、外管33;所述伸缩管31的上端设置有水轮3,所述水轮3可绕伸缩管31轴线自由旋转。
在使用锅炉的过程中,水流从入水口21源源不断的穿过伸缩管31,并向上推动所述水轮3连续旋转,同时带动伸缩管31向上伸长至极限位置;在水轮3上升及旋转过程中,一方面使水轮3从下至上连续搅动水体,使热水室2中各区域的水体换热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钙镁离子附着物,由于水轮3的连续搅动难以附着在热水室2内壁,随水流经由出水口22一起排出,从而不易结垢。
实施例二: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热水室2设置有两个以上匹配有电磁阀4的所述入水口21,各电磁阀21轮流启闭;由此,可使各入水口21上方的水轮3轮流升降,而不至于上升到上极限位置后保持在稳定的高度,可使各水轮3处于连续的升降运动状态中,可大幅提高水轮3的搅拌效率;所述伸缩管31轴向磁化;所述水轮3为金属质,其叶片的外端形成金属尖锥;以使水轮3在旋转过程,各叶片的两端形成电位差,从而在所述金属尖锥上聚集电荷,以利于杀灭水中细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明,未经陈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5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