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质水敏效应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4106.1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7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禹建兵;熊涛;张才;杨涛;林中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样 岩样渗透率 效应评价 岩石基质 基质水 渗透率 随时间变化曲线 读取 流量计读数 随时间变化 压差传感器 关闭气源 去离子水 旋转压杆 围压泵 岩样室 注水阀 烘干 气源 示数 围压 遇水 装入 计时 绘制 室内 封闭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基质水敏效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岩样粉碎成粉末并烘干,装入岩样室内;然后封闭岩样室,通过旋转压杆和调节围压泵,保持岩样粉末围压为1MPa;再次打开气源,待压差传感器示数稳定后,读取流量计读数,计算此时岩样粉末渗透率;然后关闭气源阀,打开注水阀,将去离子水注入岩样粉末中,开始计时;然后每隔0.5小时计算每一时刻岩样渗透率值;最后绘制渗透率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而分析岩样基质水敏效应的影响。通过将岩样粉碎后评价遇水岩样渗透率随时间变化情况,评价岩石基质水敏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储层的研究领域,尤指一种基质水敏效应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水敏效应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特别是在钻井过程中,强水敏性质的地层如果采用水基钻井液,会造成严重的储层污染。特别是一些储层粘土含量高,特别是蒙脱石和伊蒙混层含量高,压裂液进入此类岩石后会使基质体积扩张,堵塞气体流动通道,形成水锁伤害。
常规的水敏效应评价过程中,由于岩石的孔隙结构差异很大,复杂程度和迂曲程度也不同。为了研究岩石矿物成分和粘土含量本身对岩石水敏性质的影响,减小由岩心孔隙结构差异造成的差异,需要一种针对岩石基质水敏效应的评价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质水敏效应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排除岩石孔隙结构的不同对岩石水敏效应的影响,仅评价岩石基质造成的水敏效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将岩样粉碎成粉末并烘干,装入岩样室内;
(2)封闭岩样室,通过旋转压杆和调节围压泵,保持岩样粉末围压为1MPa;
(3)打开气源,待压差传感器示数稳定后,读取流量计读数,计算此时岩样粉末渗透率;
(4)关闭气源阀,打开注水阀,将去离子水注入岩样粉末中,开始计时;
(5)每隔0.5小时重复步骤(3),计算每一时刻岩样渗透率值;
(6)绘制渗透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岩样基质水敏效应的影响。
其中所用到的一种岩石基质水敏效应评价装置,其结构包括气源、注水泵、注水阀、岩样粉末、活塞、压杆、止推装置、放空管路、流量计、围压阀、压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源与岩样室左端连接,所述的注水泵通过进水管路连接岩样室左端,注水阀位于进水管路上,所述的岩样粉末位于岩样室内,所述的围压阀可以给岩样室内岩样粉末施加围压,所述的活塞位于岩样室右部,可以在筒体内左右滑动,所述的压杆上有螺纹,与止推装置中部相互配合,通过旋转压杆,能够控制活塞左右滑动,所述的放空管路与岩样室右端连接,所述的流量计位于放空管路与上,所述的压差传感器能够测量岩样两端压差。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
本装置中,首先将岩心粉碎并筛选一定粒度范围的岩样颗粒,这样便将岩石原本的孔隙结构完全破坏掉,进保留基质性质。将岩样粉末放入岩样室后,由于压杆上的螺纹与止推装置的螺纹相互配合,而止推装置又固定在筒体上,旋转压杆可以控制活塞向左运动,同时打开围压泵可以岩样样粉末压实,考虑到粉末的非均质性比较弱,活塞和围压泵给予岩样粉末的压力应当相近。控制每次测得样品围压一定,粒径范围一定,就可保证艳阳孔隙结构相同,这样再测得的水锁影响就只是岩样基质造成的。渗透率靠达西定律求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上述的原理设计可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岩石基质水敏效应评价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好,具备新颖性;能够达到消除岩样孔隙结构对水敏性评价造成的影响,仅针对岩样基质水敏性评价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岩石基质水敏效应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4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