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1506.7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1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何锐;张波;李少纯;沈东明;陈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蔡晓红;柯夏荷 |
地址: | 518124 广东省深圳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安全 打压 试验 强度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分布于安全壳不同部位,用于采集安全壳不同部位的参数信号,所述参数信号包括变形参数、应力参数、温度参数以及沉降参数;数据读取处理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用于读取和接收数据采集模块的参数信号,剔除其中不合理的参数信号,并依据接收的合理参数信号进行计算,得出安全壳强度分析数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实现的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优化现有的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数据读取及分析处理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人工读取数据和数据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壳强度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壳是核反应堆的围护结构,是继核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壳之后的第三道安全屏障,也是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其功能是当一回路管道发生破裂、造成失水事故时,将事故中的裂变产物限制和消除在其内部,确保核电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此外安全壳还可以预防内部设施免遭外界的冲击,负有重大的安全使命。为了对安全壳在失事状态下的工作性能进行评估,按照RCC-G-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需要在投产前、投产运营后分别进行定期的压力试验,通过测量安全壳在压力试验中的结构变形、关键位置内力以及倾斜等相关参数并进行计算分析,以此来进行安全壳性能的评估。
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期间,安全壳强度分析数据来源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数据组成:应变测试系统、热电偶温度测试系统、水准盒测试系统、收敛计测试系统、铅垂线测试系统、预应力钢束力监测系统。
现有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测量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现有安全壳强度分析数据通过人工测度,存在测读时间长,影响项目建设主线关键路径的问题;2、单独计算数据不能互相对比形成互为参考,数据有效性差;3、无法人工剔除错误数据。
因此,如何优化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使优化后的系统实现仪表自动读数,提高测试数据的有效性,提高监测系统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优化现有的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数据读取及分析处理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人工读取数据和数据可靠性差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强度监测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分布于安全壳不同部位,用于测量安全壳不同部位的参数信号;
数据读取处理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用于读取和接收数据采集模块的参数信号,剔除其中不合理的参数信号,并依据接收的合理参数信号进行计算,得出安全壳实际强度。
优选地,所述参数信号包括变形参数、应力参数、温度参数以及沉降参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用于测量安全壳变形参数和应力参数;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测量安全壳温度参数;
第三测试模块,用于测量安全壳的沉降参数;
数据读取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变形参数、应力参数、温度参数以及沉降参数并根据合理的变形参数、应力参数、温度参数以及沉降参数计算所述安全壳的实际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
铅垂线测试模块,分布于安全壳径向及切向不同部位,用于测量安全壳径向及切向形变参数;
应力测试模块,分布于安全壳钢筋混泥土结构中,用于测量安全壳不同部位钢筋混泥土结构所受应力参数;
预应力钢束力测试模块,分布于安全壳筒体不同部位,用于测量安全壳筒体不同部位应力参数及应变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1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