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空调冷媒泄露量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1481.0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9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阳丹;高向军;李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6 | 分类号: | F24F11/36;F24F11/61;F24F11/84;F24F11/86;F24F11/33;F24F110/12;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李洁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空调 冷媒 泄露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空调冷媒泄露量的方法,其中冷媒的泄漏量X=F(TW,f,T,L,TZY)的函数,其中TW为室外温度,f为压缩机的运转频率,T为压缩机运转的时长,L为管路长度,TZY为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到压缩机进气口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空调冷媒泄露量的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需要打开空调的外壳,就能判断出冷媒泄漏的方法,甚至还能判断出冷媒的泄漏数量。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维修,还能减少维修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检测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空调冷媒泄露量的装置和方法,属于空调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作为制冷或制热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实实在在地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性。
在空调设备中,通常采用控制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方法调节空调设备内部电子膨胀阀的打开或关闭,从而使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一般在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目标吸气过热度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加;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目标吸气过热度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实际吸气过热度等于目标吸气过热度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
为了更好地实现控制,空调需要检测温度,通过温度这个变量来实现空调的功能。如专利号为CN200910203600.7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配备用于检测过热度及过冷度的传感器和能够调节所喷射的制冷剂量的喷射用膨胀阀,由此制冷运行时控制冷凝器出口侧的过冷度,而制热运行时控制所喷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以使在制冷运行及制热运行时喷射最合适的制冷剂量,从而在任何制冷制热运行条件下均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如,专利号为CN200710112061.7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膨胀阀的方法,监控电子膨胀阀的开启度,同时通过改变电子膨胀阀的开启度调节过热度;当电子膨胀阀的开启度被异常改变时,修改确定开启度大小的开启度计算公式;和根据修改的开启度计算公式,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启度。
又如,专利号为CN200510015731.4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控制方法,通过感知压缩机排气口温度并根据感知结果进行判断和控制的阶段。感知压缩机排气口温度并根据感知结果进行判断的阶段,有判断压缩机排气口温度是否大于设定温度的阶段,当大于时,增加线性膨胀阀的开度的阶段。该技术方案是在现有的只对室内机出口制冷剂管温度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压缩机排气口温度的控制。即,当在排气口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优先进行降低排气口温度的线性膨胀阀控制逻辑。避免了“过热度满足,但总体开度过小”的不合理现象,使空调整个系统运行更加合理化。
可见,温度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空调的正常运行。但上述的技术方案,基本上采用了过冷度或过热度的技术方案来控制空调的正常运转,采用的是普通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精度为1度。能否采用一种技术方案,将现有温度精度进一步的提高,通过精确控温的技术来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达到更加节能的目的。本发明正是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节能和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但是,长期运行的空调,处于外部的环境中,室内机和室外机连接管路的绝缘层容易受到破坏或损坏。如果该连接管路的绝缘层容易受到破坏或损坏,必然造成能源的浪费。长期运行的空调,会发生泄漏冷媒,造成空调的压缩机损坏或者制冷效果不理想。如何找到一种快捷的方法,检测空调的冷媒,如氟利昂制冷剂是不是泄漏了,且不用打开空调的外壳,这是现有技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快速检测冷媒泄露,且能判断冷媒泄露数量的检测空调冷媒泄露量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1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