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0207.1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6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图森智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3 | 分类号: | H04B1/713;H04B1/715;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多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跳频通信。方法包括:主设备通过初始工作频道、初始通信地址与从设备进行通信以识别从设备,并在成功识别从设备时为所述从设备分配相应的通信地址和通信频道;主设备按照轮询机制轮询各从设备,在被轮询从设备对应的工作频道上与所述被轮询从设备进行通信;若主设备与被轮询从设备通信失败,则所述被轮询从设备按照预置的统一跳频列表跳频到下一工作频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形形色色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出现,使得人们脱离了有线的束缚,丰富了世界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无线通信领域中2.4G无线通信,其频段处于2.400GHZ~2.4835GHZ之间,该频段是国际规定的免费频段,不需要向有关国际组织缴纳任何费用,因此工作在这一频段的设备层出不穷,在室内办公环境里可能同时有多个设备如WIFI、蓝牙、Zigbee和射频通信同时工作在该频段,设备间的干扰不可避免。
目前为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提出跳频传输技术,目前公开的跳频技术主要适用于一对一的通信设备(即一个数据发送设备与一个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跳频通信,常用的跳频技术包括基于主从机时间同步跳频技术、无需主从机时间同步跳频技术。一对一的跳频通信易于实现。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更普遍的应用场景是一对多的通信设备(即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与一个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由于WIFI、蓝牙、Zigbee和射频通信等同时工作在2.4G频段,多机射频通信之间干扰比较严重,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实现一对多的通信设备之间的跳频通信技术,但是目前并没有公开相关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多个通信设备之间的跳频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跳频通信方法,该方法中,一个主设备对应多个从设备,且主设备与从设备的初始工作频道和初始通信地址相同,方法包括:
主设备通过初始工作频道、初始通信地址与从设备进行通信以识别从设备,并在成功识别从设备时为所述从设备分配相应的通信地址和通信频道;
主设备按照轮询机制轮询各从设备,在被轮询从设备对应的工作频道上与所述被轮询从设备进行通信;若主设备与被轮询从设备通信失败,则所述被轮询从设备按照预置的统一跳频列表跳频到下一工作频道。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跳频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主设备和与该主设备对应的多个从设备,主设备与从设备的初始工作频道和初始通信地址相同,其中:
主设备,用于通过初始工作频道、初始通信地址与从设备进行通信以识别从设备,并在成功识别从设备时为所述从设备分配相应的通信地址和通信频道;以及,按照轮询机制轮询各从设备,在被轮询从设备对应的工作频道上与所述被轮询从设备进行通信;
从设备,用于在对应的工作频道上与所述主设备进行通信,以及,在与主设备通信失败时,按照预置的统一跳频列表跳频到下一工作频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跳频通信方法,一方面,主设备能够动态识别出接入主设备的从设备,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与多个从设备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主设备为多个从设备分配不同的通信地址与相同的通信频道,通过轮询机制实现在一个时间段内仅与其中一个从设备进行通信,并且能够确保在该时间段内,主设备能够跳频到从设备对应的工作频道上与从设备进行通信,并在通信失败时,从设备按照预置的跳频列表进行跳频,从而能够实现多个通信设备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实现跳频通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跳频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图森智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图森智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0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