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运动声效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9851.7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8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魏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声创景影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H1/00 | 分类号: | G1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运动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效合成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数字运动声效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工艺中音效模拟方式(动效录音):在动效棚里,拟音师一边看画面,一边与画面主体同步地进行表演而录制出的效果声。动效录音在电影声音发展的早期,就被一个叫Jack Foley的人发明了。它的发明意味着在电影场景中的走动、坐下、往一个杯子里倒水等等这些低电平的声音可以被观众听见,因为动效录音夸大了真实生活中的声音。
这种动效录音的方式对拟音师的要求非常高,成熟的拟音师需要经过3 年以上的练习和自身的努力才可以胜任。在国内合格的拟音师不超过20人,这一点制约了运动音效制作在影视剧中的使用和普及。
传统拟音方式对录音场地要求非常高,既要有足够的面积又要满足声学要求,一般选在摄影棚或旧厂房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施工,花费非常多,200平米的动效棚设计装修费用接近百万元。在北京虽然有几百家声音制作单位,但具备动效录音条件的不超过3家,目前动效录音已成为影视声音制作的一个瓶颈。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数字运动声效合成方法,能够合成更具感染力、更多种类的声音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数字运动声效合成方法,包括:
S1录制不带混响的采样音色;
S2编辑采样;
S3将采样音色分配到采样器的键区上并设定基本参数;
S4弹奏键盘,实现声画对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S5利用MIDI控制器来调整音色。
进一步的,S1中采样音色的获取在动效棚或室外进行。
进一步的,S1中对采样音色进行录制时,每个采样元素间隔2秒。
进一步的,S2中采样的开头和结尾均有1帧的FADER。
进一步的,S2中需要同步的音色在MIDI信息的NOTE ON信息位置相同时,其波形振幅的最高点相同。
进一步的,S3中所述基本参数包括但不限于:root key,low level, high level,low key以及high key。
进一步的,S3中MIDI信息的输入设备包括带有力度感应的键盘。
进一步的,S4中通过MIDI信息让采样音色或采样音色的组合与画面的发声物的视觉动作对位。
进一步的,S4中描述声音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声音的起始位置、声音的长度、声音的中止位置、声音的力度以及音调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用数字的方式实现对现实中声效的模拟,可以把原本人工拟音过程,转变得轻松而简单。使用这套系统之后,原本多人拟音的方式由一个人在计算机前完成,操作人员只需要控制键盘,就可以轻松自如的完成声效模拟过程,将给音效制作的工艺带来更多的便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数字运动声效合成方法,包括:
S1录制不带混响的采样音色;
S2编辑采样;
S3将采样音色分配到采样器的键区上并设定基本参数;
S4弹奏键盘,实现声画对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S5利用MIDI控制器来调整音色。
进一步的,S1中采样音色的获取在动效棚或室外进行。
进一步的,S1中对采样音色进行录制时,每个采样元素间隔2秒。
进一步的,S2中采样的开头和结尾均有1帧的FADER(淡入淡出)。
进一步的,S2中需要同步的音色在MIDI信息的NOTE ON信息位置相同时,其波形振幅的最高点相同。
进一步的,S3中所述基本参数包括但不限于:root key,low level, high level,low key以及high key。
进一步的,S3中MIDI信息的输入设备包括带有力度感应的键盘。
进一步的,S4中通过MIDI信息让采样音色或采样音色的组合与画面的发声物的视觉动作对位。
进一步的,S4中描述声音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声音的起始位置、声音的长度、声音的中止位置、声音的力度以及音调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声创景影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声创景影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9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理石板及荒料的立体烘干房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纺织品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