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消解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1668.2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8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宋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林涛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G01N21/79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1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消解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消解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物品的安全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各类产品采集样品,并进行质量检测的做法极为普遍,而这类质量检测的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
目前在实验室中进行样品检测时,通常是送检人将待检样品直接送入相关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很多检测项目都需要先将样品消解再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先将未检测的样品放到单独的消解仪器上,再添加各种试剂,在等到消解完成后,人工转移样品到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最后根据检测结果输出检测报告。而且如果检测人员本身知道送检样品的来源,也会使得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综上,目前缺乏一种智能消解检测系统,实现自动对待检样品进行消解检测,不仅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而且提高了检测的效率,节约时间成本,还减少实验人员对各种有毒试剂的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消解检测系统,实现自动对样品的消解检测,不仅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而且提高了检测的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消解检测系统,包括样品放置模块、监控模块、处理模块、消解模块、试剂添加模块、检测模块以及转移模块;
所述样品放置模块设有若干装有待检测样品的检测器件,每个所述检测器件上设有相应的标识件;
所述监控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传输给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转移模块、消解模块、试剂添加模块以及检测模块;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接收的第一图像信息和预设指令产生转移控制信号、消解控制信号、试剂添加信号以及检测信号,控制转移模块、消解模块、试剂添加模块以及检测模块运行,并生成检测结果;
所述转移模块,用于根据转移控制信号,抓取装有待检测样品的检测器件转移到指定位置;
所述消解模块,用于根据消解控制信号,将检测器件中的待检测样品进行消解;
所述试剂添加模块,用于根据试剂添加信号,添加相应的试剂和试剂量;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对经过消解的待检测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标识件为条形码、二维码以及电子标签的一种。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转移模块包括多轴机械臂、旋转台、机械手以及转移处理单元;
所述多轴机械臂一端360°可旋转的固定于旋转台上,另一端设有用于抓取检测器件的机械手;
所述转移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多轴机械臂、旋转台以及机械手运行。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转移模块还包括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多轴机械臂的另一端上,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实时拍摄第二图像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传输给所述处理模块。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消解模块设有至少两个消解室。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试剂添加模块包括若干添加机构,每个所述添加机构包括电磁阀、输出泵、添加头以及输送管;
所述输送管,一端连接所述输出泵,另一端连接所述添加头;
所述电磁阀设在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添加头之间,用于控制通断。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输出泵为蠕动泵、注射泵和柱塞泵的一种。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模块为滴定检测模块、光谱检测模块、色谱检测模块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消解检测系统还包括密封罩;
所述密封罩罩设于所述样品放置模块、监控模块、处理模块、消解模块、试剂添加模块、检测模块以及转移模块外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消解检测系统还包括排气模块;
所述排气模块穿过所述密封罩,用于对密封罩中的气体进行处理后排放。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消解检测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存储检测数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消解检测系统还包括清洗模块;
所述清洗模块包括废液池和带高压水的喷淋装置,用于对所述检测器件进行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林涛,未经宋林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1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丙烯酰胺试样制备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