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湿法脱硫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0363.X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9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松;王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和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9;B01D53/78;B01D53/75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常海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湿法 脱硫 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设备,通过设置反应罐、反应筒体,分别在反应罐内进行一级处理,在反应筒体内进行二级处理,在相同的高度下与单塔相比延长了反应时间,烟气与碱液之间混合雾化均匀、反应充分、占用空间小;反应罐上的烟气进口与反应罐横截面以近似平行切线的方向布置,烟气在反应罐内沿内壁旋转向下,烟气旋流产生的离心力可以脱除相当一部分粉尘;喷嘴与反应罐横截面以近似平行切线的方向布置且按烟气流动方向设置,维持了反应罐内烟气的流畅,加强了烟气与碱液之间混合雾化效果,使反应更加充分;在反应筒体内设置旋流板和喷嘴,使进入反应筒体的烟气更加均匀,传质效果更好,进一步加强了反应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硫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于排污企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SO2的排放不可避免的成为监督重点之一。SO2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干法、半干法、湿法这三种,其中干法、半干法效率不高,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湿法脱硫成为现今脱硫的主要发展方向,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形式直接影响脱硫效果。
目前用于脱除SO2的吸收塔主要有喷淋塔、液柱塔、鼓泡塔、筛板塔、旋流板塔以及文丘里洗涤器等,这些吸收塔根据烟气的参数与选择的脱硫方式的不同,各有其优缺点。其共同的特点是为了保证充分的反应时间,达到更好的脱硫效果,塔体一般设计的较高,占用的空间较大,且对于除尘并无太大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烟气与碱液之间混合雾化均匀、反应充分、占用空间小的烟气湿法脱硫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设备,其包括反应罐、反应筒体、烟气进口、排污口和若干个喷嘴,反应罐上分别开设有烟气进口、排污口,反应筒体上、下部开口,反应筒体穿过反应罐顶盖并与之密封,反应筒体和反应罐内分别设置有喷嘴。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旋流板,嵌套设置于反应筒体内,且位于反应筒体内喷嘴下方。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烟道和除雾器,烟道与反应筒体上部开口相互连通,除雾器嵌套设置于烟道内。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烟道包括扩径管段、大径直管段和缩径管段,扩径管段两端分别连通反应筒体上部开口和大径直管段,缩径管段一端与大径直管段连通,扩径管段和缩径管段越靠近大径直管段直径逐渐变大,除雾器嵌套设置于大径直管段内。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大径直管段部分设置有电除尘装置。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反应罐内壁横截面为圆形,烟气进口进气方向与水平面呈10~30°夹角、与反应罐内壁横截面连接处切线夹角为 0~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烟气进口设置于反应罐内喷嘴上方,反应罐内喷嘴喷液方向与反应罐内壁横截面连接处切线夹角为0~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喷嘴设置于烟气流动方向上。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排污口设置于反应罐侧壁上,并靠近底部,采用DN300排污管。
本发明的烟气湿法脱硫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反应罐、反应筒体,分别在反应罐内进行一级处理,在反应筒体内进行二级处理,在相同的高度下与单塔相比延长了反应时间,烟气与碱液之间混合雾化均匀、反应充分、占用空间小;
(2)反应罐上的烟气进口与反应罐横截面以近似平行切线的方向布置,烟气在反应罐内沿内壁旋转向下,烟气旋流产生的离心力可以脱除相当一部分粉尘;喷嘴与反应罐横截面以近似平行切线的方向布置且按烟气流动方向设置,维持了反应罐内烟气的流畅,加强了烟气与碱液之间混合雾化效果,使反应更加充分;
(3)在反应筒体内设置旋流板和喷嘴,使进入反应筒体的烟气更加均匀,传质效果更好,进一步加强了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和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和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0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