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凝结水观测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9985.0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0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罗立辉;庄艳丽;赵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1N21/00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结水 观测 分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凝结水观测分析方法及装置,涉及气象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与凝结水观测设备通信连接的数据服务器,所述凝结水观测设备用于采集多个梯度的凝结水检测数据及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对应的环境信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凝结水观测设备采集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及对应的所述环境信息;分别对接收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及对应的所述环境信息,生成多个梯度的凝结水分析结果。实现了凝结水采集分析的自动化,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促进了对凝结水研究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凝结水观测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凝结水是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周围大气露点温度时,大气中汽态水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的水源。凝结水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蒸发造成的水分损失,在寒旱区具有维持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意义。尤其在干旱区,凝结水却是非常重要的水资源,特别是极端干旱区凝结水具有重要生态效应。
目前凝结水以人工观测及分析为主,人工的方式进行观测及分析存在很多弊端。凝结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和清晨,夜间野外人工观测的难度导致无法获得长期的、连续的野外数据,且误差较大。即使使用机器自动在野外采集数据,由于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采集到的数据依然存在很大误差,同时数据量依旧很大,这就使得人工筛选、分析的工作量加大,准确性依旧无法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凝结水观测分析方法及装置,用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凝结水观测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与凝结水观测设备通信连接的数据服务器,所述凝结水观测设备用于采集多个梯度的凝结水检测数据及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对应的环境信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凝结水观测设备采集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及对应的所述环境信息;分别对接收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及对应的所述环境信息,生成多个梯度的凝结水分析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凝结水观测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与凝结水观测设备通信连接的数据服务器,所述凝结水观测设备用于采集多个梯度的凝结水检测数据及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对应的环境信息,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及生成模块。其中,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凝结水观测设备采集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及对应的所述环境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分别对接收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处理后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及对应的所述环境信息,生成多个梯度的凝结水分析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凝结水观测分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与凝结水观测设备通信连接的数据服务器,所述凝结水观测设备用于采集多个梯度的凝结水检测数据及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对应的环境信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凝结水观测设备采集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及对应的所述环境信息;分别对接收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每个梯度的所述凝结水检测数据及对应的所述环境信息,生成多个梯度的凝结水分析结果。实现了凝结水采集分析的自动化,减少研究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在获得长期的、连续的数据的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促进了对凝结水研究的发展。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9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