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夹持加热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8692.0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3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严传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洛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F28F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双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15 | 代理人: | 张骥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夹持 加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夹持加热件,包括夹持件、发热体、护套、密封件、封堵件,夹持件的加热板的加热面开设有一道或多道负压槽,负压槽的外圈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加热板形成有一对或多对夹持筋,每对夹持筋之间形成夹持腔,夹持腔用于容置发热体;每对夹持筋上套设有护套;护套能够减少发热体所产生的热量向非加热面散失,从而实现定向传热。本发明在实现各种热量传递时,尤其针对表面不能开孔或破坏结构的设备及设施所遇到的传热和安装工程难题,创新地以模块化的夹持件、绝缘隔热、真空吸附和易装卸来实施传热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向加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夹持加热件。
背景技术
在寒冷区域使用的船舶、石油平台和工商业设施等,严寒将导致设备和设施的特定构件和部位冻结,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操作安全。为避免冻结现象的发生,一般采用电热线、伴热电缆或蒸汽管路等,布置在特定位置。
在工程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电热线、伴热电缆或蒸汽管路等固定安装在特定位置。常用的固定安装方式需要借助于紧固件、永磁体或粘胶。
利用紧固件的固定安装方式,需要在安装面上开孔或攻丝,然后用螺栓、螺钉、铆钉等紧固件来固定。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必须在安装面上开孔,会破坏安装面的油漆或镀锌层等防腐涂层,加快环境对设备或设施的腐蚀速率,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利用永磁体的固定安装方式,是利用永磁体对金属安装面的磁力将发热件固定在设备或设施表面,以实现无开孔安装。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当永磁体受到剧烈振动之后,会引起其内部磁畴发生变化,导致磁性能变差甚至不可逆失磁;另外,在低温环境下,发热体的持续加热会导致局部高温,永磁体在高温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不可逆失磁。永磁体在工程应用中会出现因失磁而脱落的现象,影响设备或设施的安全使用和操作。
利用粘胶的固定安装方式,是通过胶将加热件直接粘在安装面上,安装虽然简单,但胶粘无法永久牢固且不能承重,受热和振动容易变形而发生脱落。此外,也有用真空洗盘将加热件吸附在安装面上的固定方式,但吸力较小且不美观,难以用于工业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夹持加热件,它可以实现定向传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吸附夹持加热件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夹持件1、发热体2、护套3、密封件4、封堵件5,夹持件1的加热板12的加热面12-1直接接触被加热物体;加热面12-1开设有一道或多道负压槽12-3;负压槽12-3的外圈开设有密封槽12-2,密封槽12-2将负压槽12-3包围于其内,密封槽12-2用于容置密封件4;所述加热板12形成有一对或多对夹持筋11,每对夹持筋11之间形成夹持腔,夹持腔用于容置发热体2;每对夹持筋11上套设有护套3;护套3能够减少发热体2所产生的热量向非加热面散失,从而实现定向传热;所述夹持筋11的抽气段壁厚大于其余部分;夹持筋11的抽气段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道12-6,通道12-6的一端与负压槽12-3相连通,通道12-6的另一端与真空吸口12-4相连通;负压槽12-3内的负压能够将加热板12的加热面12-1吸附于被加热物体上;真空吸口12-4与封堵件5和抽真空装置的接口相配合;所述通道12-6上开设有封堵接口12-5,封堵接口12-5与封堵件5相配合;移动封堵接口12-5内的封堵件5,能够控制通道12-6的通断。
所述多道负压槽12-3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加热板12的加热面12-1为平面、曲面或不规则表面。
所述每对夹持筋11的内侧夹持贴合发热体2。
所述每对夹持筋11的非传热端的间距小于传热端的间距。
所述发热体2为电发热体或热媒细管;所述电发热体包括自限温伴热电缆、恒功率伴热电缆、碳纤维发热线、发热电缆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热媒细管的介质为热水、蒸汽或热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洛安全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洛安全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8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