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7089.0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7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车七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徐翔 |
地址: | 51036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导 多能 干细胞 快速 产生 血清 培养基 | ||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本发明提供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的成分以终浓度计,包括:细胞生长因子20‑40ng/mL,转铁蛋白21‑30μg/mL,纤粘连蛋白6‑9μg/mL,聚乙烯吡咯烷酮10‑15μg/mL,金雀异黄素1‑3μg/mL,甘露醇4‑7μg/mL,胰岛素5‑8μg/mL,L‑谷氨酰胺11‑15μg/mL,棕榈酸12‑16μg/mL和橙皮甙8‑15μg/mL。本发明提供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成分明确,不含血清,安全性高,能够快速产生诱导多能干细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
背景技术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于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和胚胎APSC多能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通过采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使体细胞去分化为多能干细胞,对于这类干细胞我们称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自从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出现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在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它不仅具有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而且不涉及人类伦理问题,对再生医学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中国专利申请CN104830753A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技术领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培养基,其应用及培养方法,以IMDM/F12为基础培养基,每500mLIMDM/F12基础培养基中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重组人胰岛素,重组转铁蛋白,维生素C,人白蛋白,bFGF,PDGF-bb,EGF,IGF-1,TGF-β,纤维连接蛋白,Fetuin,Betacellulin,β-mercaptoethanol,Thiazovivin。
中国专利申请CN105907705A公开了一种多能干细胞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以下添加组分:L-抗坏血酸-2磷酸镁、亚硒酸钠、人胰岛素、柠檬酸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eta1。
目前,对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培养多采用含有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含有血清的培养基无法规避动物血清中的异源体,如果使用动物血清培养基培育出来的细胞,会存在人体异源体排斥和冲突,这使得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降低。虽然已经研发出用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但是存在细胞增殖的速度慢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本发明提供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成分明确,不含血清,避免了使用血清导致的异种成分引起的排斥现象,安全性高,能够快速产生诱导多能干细胞,提高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增殖速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的成分以终浓度计,包括:细胞生长因子20-40ng/mL,转铁蛋白21-30μg/mL,纤粘连蛋白6-9μg/mL,聚乙烯吡咯烷酮10-15μg/mL,金雀异黄素1-3μg/mL,甘露醇4-7μg/mL,胰岛素5-8μg/mL,L-谷氨酰胺11-15μg/mL,棕榈酸12-16μg/mL和橙皮甙8-15μg/mL。
进一步地,所述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产生的无血清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的成分以终浓度计,包括:细胞生长因子26ng/mL,转铁蛋白24μg/mL,纤粘连蛋白7μg/mL,聚乙烯吡咯烷酮13μg/mL,金雀异黄素2μg/mL,甘露醇5μg/mL,胰岛素7μg/mL,L-谷氨酰胺12μg/mL,棕榈酸14μg/mL和橙皮甙11μg/mL。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培养基为F12培养基或DMEM培养基。
进一步地,所述细胞生长因子由成纤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按重量比8-10∶3-5∶1-3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7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