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微流控芯片PDMS材料的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5704.4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2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申峰;薛森;刘赵淼;李梦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6F1/24 | 分类号: | B26F1/24;B26D7/01;B26D7/18;B26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芯片 打孔 打孔机构 打孔针头 打孔装置 定位机构 排屑机构 竖直 聚二甲基硅氧烷醇 高分子聚合物 加工制造领域 打孔过程 打孔位置 打孔效率 加工效率 软质材料 准确定位 自动排屑 打孔器 微流控 软质 碎屑 残留 芯片 保证 加工 应用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流控芯片PDMS材料的打孔装置,属于微流控芯片加工制造领域,该装置由定位机构、打孔机构和排屑机构三部分组成,所述定位机构用以确定芯片的打孔位置;所述打孔机构用以保证打孔针头保持竖直并完成打孔;排屑机构用以保证打孔结束后,对残留在打孔针头里的碎屑进行清理;本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准确定位、竖直打孔、自动排屑等功能,同时结构简单可靠,加工成本低,可以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效率,该打孔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微流控芯片制造的打孔过程,特别针对软质高分子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醇(PDMS)和其他软质材料的打孔需求,可以有效改善打孔质量,提高打孔效率,为发展微流控技术做出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微流控芯片加工过程中的打孔装置,属于微流控芯片加工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微流控技术是指微米级机构中操控纳升至皮升体积实现流体流动、传热、化学反应的技术与科学,广泛应用于生物芯片、化工医药、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微流控技术同时具有生成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混合充分、无交叉污染等特点,属于21世纪新兴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并得到应用。微流控核心技术内容包括:微通道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微纳尺度流体的驱动与控制、微流器件及系统的集成与封装。本发明装置主要应用微通道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打孔环节,目前微通道制造材料以单晶硅、玻璃和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近年来以高分子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材料加工微通道的方式成为微流控芯片制造的主要方式,PDMS作为一种有弹性的透明的高分子聚合物,满足微流控通道成型度高、热稳定性好、光学性能好、生物兼容性等优点,在微流控芯片制备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微流控芯片加工过程中,将液态的PDMS试剂和固化剂混合后浇注在刻有微通道硅板凸模上,然后待其固化后取下,在其一侧表面形成凹陷下去的微通道,然后将微通道粘在光滑的玻璃板或者硅胶板上,形成中间密封的微通道,然后在微通道的进出口位置打孔,然后插入细小的管子,实现对微通道内流体的通入和流出。目前现有的微流控芯片打孔技术主要采用注射器式打孔器手动打孔,注射器式打孔器形状类似于医用注射器但没有内部活塞杆,外筒底部有个金属针头,打孔时操作者手握打孔器,根据打孔经验目视确定打孔位置,然后手动将打孔器针头扎入PDMS芯片上,然后慢慢拔出,完成打孔过程。该打孔方式的缺点:
1.打孔位置定位不准确。微流控芯片需要在特定通道进出口处打孔,该打孔方式要求操作者通过目视定位打孔,由于芯片透明且有一定的厚度,加上光路折射会导致定位不准确,形成偏孔、废孔致使打孔失败。
2.打孔通道偏斜。芯片一般厚度为2-8mm,该方式打孔时需要操作者手握打孔器,然后保持打孔器针头与芯片垂直,然后下压扎入芯片完成打孔,但是由于需要人工保持垂直度,下压过程的手腕或者芯片的抖动都会导致打孔偏斜,致使打孔失败。
3.排屑困难。该针扎式打孔完成后,打孔所切割下来的碎屑会残留在打孔器针头内,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导致下次打孔时扎孔不锋利,扎孔困难,排屑时多采用更细小的铁丝进行疏通,这种疏通方式较为麻烦。
但该打孔器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
在结合现有打孔技术的优缺点的技术上,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打孔器,本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准确定位、竖直打孔、自动排屑等功能,同时结构简单可靠,加工成本低,可以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效率,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以上打孔过程中存在打孔定位不准确、打孔偏斜、排屑困难等困难设计了该打孔器,该打孔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微流控芯片制造的打孔过程,特别针对软质高分子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醇 PDMS和其他软质材料的打孔需求,可以有效改善打孔质量,提高打孔效率,为发展微流控技术做出贡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57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