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精油缓释颗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4501.3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3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华;林冠权;周红军;吴伟超;陈铧耀;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20/18;C08F212/36;A61L9/013;A61L9/01;A61L9/012;A61L101/56;A61L10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宋静娜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精油 颗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吸油树脂,包含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制备原料:单体22~26%、引发剂0.5~1.5%、交联剂1~5%、聚乙烯醇1~2%和余量的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吸油树脂的制备方法以及高吸油树脂制备而成的茶树精油缓释颗粒。本发明所述高吸油树脂为微小固体颗粒,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缓释性能和热稳定性。本发明制成的茶树精油缓释颗粒的茶树油缓释效果明显,增加了使用的期限,提高茶树精油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释产品,具体涉及一种茶树精油缓释颗粒。
背景技术
茶树精油又名互叶白千层精油,是由植物互叶白千层的叶子和树枝通过水蒸气蒸馏而得,精油一般呈现为浅黄色的液体形态,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拥有卓越的杀菌、抑病毒作用,是目前最优秀的天然抗菌剂之一。目前,茶树精油产品在我国的开发刚刚起步,主要用于出口。涉及的领域局限在香皂、护理品等方面,在医药和食品香料领域暂未发展。但是国内成功引入该项目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值得肯定的是,伴随对茶树精油的组分、特性以及应用的研究深入,新型的茶树油产品会不断问世,其在医药、日化和食品等领域的作用会愈发重要。茶树精油稳定性差,受光、温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容易挥发。另外,油性液体由于液体的形态,难以开发成产品,所以需要制成各种特性的吸油材料。
高吸油树脂,在吸油性能方面,吸油种类范围广,吸收快;在物理特点方面,密度比水小,体积小;在保油性能方面,能够承受较大范围的压力,而不漏油。吸油树脂是由亲油性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亲油性就意味着单体极性低,由极性低单体聚合而成的吸油树脂也拥有着低极性的特点,从而可以和相同极性的油分子相融,但是高吸油树脂的聚合一般都通过了交联剂的交联聚合,从而形成了三维的网络结构,所以在吸油树脂的吸油基团和油分子相溶时,又保持了自己的三维结构,从而达到了吸油不变形,而且可以把油锁在树脂结构之中的功能。
目前,高吸油树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聚烯烃类高吸油树脂:该类树脂具有吸油率高,吸油速度快的特点。这种卓越的吸油性能得益于其聚合单体全都为非极性的烯烃。虽然拥有着比其他两种树脂更为卓越的吸油性能,但是由于烯烃类单体资源较少,所以造成市场价格较高,难以投入生产应用,这类的吸油树脂还是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2)聚丙烯酸类高吸油树脂:该类树脂的吸油性能相对于聚烯烃类高吸油树脂虽然较为逊色,但是由于生产的聚丙烯酸类高吸油树脂的单体,相对低廉,来源广泛,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所以引来大量的研究者对其进行研究开发,而且得到了巨大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出色的聚丙烯酸类高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已经逐渐可以和聚烯烃类高吸油树脂相提并论了。但是其吸油性能、保油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聚氨酯类高吸油树脂:主要以聚氨酯泡沫为代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吸油速率极快,而且也拥有不错的吸油率,所以特别适合应用于一些紧急的情况,例如各种油泄露。但是聚氨酯类高吸油树脂也有着很明显的短板,就是其合成原料含有大量的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等化合物,在使用过后容易给自然环境带来污染,所以这一类产品只适用于救急场景的使用。
目前,在茶树精油缓释的研究中,有采用脲醛树脂、β-环糊精、凝胶基质等材料与茶树精油相结合来获得茶树精油的缓释颗粒,但是这些材料对茶树精油的包合率/吸油率较低,且茶树精油释放的速率较难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茶树精油缓释颗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吸油树脂,包含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制备原料:单体22~26%、引发剂0.5~1.5%、交联剂1~5%、聚乙烯醇1~2%和余量的水。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吸油树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体为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4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组件及其条状透镜
- 下一篇:一种自行车上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